读书笔记1——自证预言

自证预言指人们对其他人产生什么样的预期,这会影响他们如何对待他人;而这种对待方式又会导致那个人的行为与人们最初的预期相一致,使得这一预期成为现实。

比如,你在心里认定小王是个高傲的人,于是你见到他就不爱搭理他。小王有点生气,决定以牙还牙,也不理你了。最终你下定结论:“我就知道一点也没错!他就是一个高傲的人!”你认为小王的行为证实了你对他的看法是正确的,殊不知正是你自己造成对方有此反应。

最典型的一个自证预言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助手来到一所小学,声称要进行一个“未来发展趋势测验”,他们给所有学生做完“测验”后,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教师,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其实他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学生是随机挑选出来的。8个月后,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且各方面都很优秀。

有趣的是,在罗森塔尔的研究中,老师报告说他们在那些被标记为“资优生”的学生身上花的时间较少。然而随后的研究发现,老师普遍在四个方面以不同方式对待“资优生”:他们为资优生创造了更温暖的情感环境,给他们更多的个人注意、鼓励和支持;给“资优生”更丰富、难度更大的学习资料;对资优生的学习给予更多更好的反馈;给予他们更多课堂参与机会以及更多参与时间。

自证预言的局限性在于,当人们对于他人有负面预期时,将给对方带来消极影响。假设一个老师形成一个预期,认为男生天生的数学能力比女生优秀,那么他就可能在课堂上给予男生更多的心理支持,更多的课堂参与机会,对于女生则可能给难度更小的学习材料,更少的鼓励。最后学生的数学成绩证实了他的预言,他却认识不到产生这个结果时他所起的作用。

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自证预言的负面例子比比皆是。许多老师和家长都在不知不觉中参与创造了自己所不想要的事实,却把责任推给了孩子。作为家长、老师,我们不仅要多给孩子积极的预言,也要教会他们多做积极的预言,避免消极的预言。因为,某种程度上说,我们就是自己人生的预言家。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自证预言是自己内心深处坚信自己的样子极大可能成真-用积极的话语和改变对自我认知时间够长就会产生积极影响; 罗森塔尔...
    阳光心屋阅读 12,609评论 4 3
  • 自证预言是什么呢? 人会不自觉的按照你自己想的事情发展去进行,最终就会变成你想的是什么样,事情发展就是怎么样。 自...
    周曼婷阅读 4,001评论 0 2
  • 001心理学 潜意识就是命运 1.我们的外在命运都是由内在的精神层面决定的,特别是潜意识的层面。 2.一个人经常说...
    amazing2017阅读 9,071评论 3 2
  • 一部由台湾偶像剧教母陈玉珊打造的纯爱青春电影《我的少女时代》,又在这个冬天给大家带来了不一样的温暖。 同样都是青春...
    爱丫的电影美食和育儿阅读 4,647评论 0 0
  • 我的,四十岁 红蔚 我的头痛,肋骨痛, 膝盖痛,腰痛 心不痛。 我的四十岁要和痛结伴 我的睡眠像鸟儿,...
    红蔚阅读 2,312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