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形式主义如同一座无形的壁垒,悄然侵蚀着公职人员的工作效能和社会公信力。它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更阻碍了党和人民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公职人员必须深刻认识到形式主义的危害,积极破除这一顽疾,筑牢实干新风,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推动各项工作切实落地开展。
形式主义的表现多种多样,但归根结底,它是一种脱离实际、违背规律的不良作风。在工作中,形式主义者往往只注重表面文章,追求形式上的“完美”,却忽视了工作的实质内容和实际效果。例如,一些地方在开展工作时,热衷于搞“花架子”,喜欢搞大规模的会议、活动,却对实际问题解决得不够深入;还有一些单位在考核工作中,过于依赖书面材料和数据报表,而忽视了实地调研和群众的实际感受。这些形式主义的做法,不仅让基层干部疲于奔命,也让群众对政府工作产生了误解和不满。
形式主义的产生,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从主观上讲,一些公职人员缺乏正确的政绩观,过于追求短期的政绩和表面的“亮丽”,而忽视了工作的真实性、长期性和稳定性。他们更多地把精力放在如何向上级汇报工作、如何在考核中取得好成绩上,而不是真正把心思用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上。从客观上讲,一些考核机制和工作要求不够科学合理,也确实为形式主义的滋生提供了土壤。例如,一些考核指标过于注重量化数据,而忽视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一些工作要求过于繁琐,导致基层干部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应付等。但是这并不能够成为我们以来形式主义,认同甚至模仿形式主义的借口。
破除形式主义,筑牢实干新风,不仅是口号,也应当成为一种认同。而践行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公职人员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政绩不是靠表面文章和虚假数字堆砌起来的,而是靠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果和群众的满意度来衡量的。公职人员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把精力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上。要敢于直面矛盾,勇于攻坚克难,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只有这样,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才能真正树立起公职人员的良好形象。其次,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考核机制是引导公职人员工作方向的重要指挥棒。要优化考核指标体系,减少对书面材料和数据报表的依赖,增加对工作质量和实际效果的考核权重。要注重实地调研和群众评价,让群众成为考核工作的“评审员”。同时,要简化工作流程,减少不必要的会议和文件,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实际工作中。再次,要加强监督检查和问责力度。对形式主义问题要敢于亮剑,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要建立健全监督举报机制,鼓励群众积极参与监督,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及时调查核实,严肃处理。通过加强监督检查和问责,让形式主义者闻风丧胆,让实干之风深入人心。最后,要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要倡导实事求是、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鼓励公职人员勇于创新、敢于担当,并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环境,让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加强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宣传教育,引导公职人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工作观,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勤奋务实真正融入工作生活,成为一种态度、一种习惯。
破除形式主义,筑牢实干新风,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公职人员作为国家治理的中坚力量,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强烈的责任担当,坚决向形式主义宣战。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以实干为笔,以担当为墨,书写新时代公职人员的精彩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