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似乎咻的一下就结束了。每年回老家总是会有很多感触,有的心酸,有的欣慰,有的痛苦,有的快乐。大概是年岁渐长,心也大了些,如今对过年的看法渐趋平和乐观了。这里拎出几个片断作为记录吧。
农历29日是家乡年前最后一场集,每户人家必定都会去赶上一赶。不只是为买年货,爱凑热闹也占了很大的成分,毕竟镇上一年里也就这几天人气旺些。当天整条街的两旁摆满了摊位,基本都是乡里乡亲带着自家种的菜、养的鱼或是做的咸菜粉丝来卖,问价还价的声音里便常常夹杂着各种寒暄问候,分外亲切。
尽管街上人头攒动,水泄不通,还是会有个别车辆一路鸣笛,艰难前行,毕竟有些车就是为过年而买的嘛~由于镇上的中青年大多在外地打拼,衡阳又是个南来北往、交通便利的口子,一趟集赶下来,全国34个省份的车基本能看到大半。从辽至琼,从川渝云至苏浙闽,应有尽有。其中又以粤的最多,湘D的反而不太常见。所以看车牌猜属地也不失为一个小乐趣。
中午的饭桌上,老妈娓娓道来,这是谁家送的青菜,谁家送的鸡蛋,那是在谁家买的鱼,在对岸河谁谁的某亲戚那买的鸡。饭后门口晒太阳,马路偶有人经过,老妈告诉说那是谁谁谁,女儿嫁到哪里哪里,儿子在哪里哪里工作,如数家珍。感慨熟人社会的同时,想想自己都是顶着某某的女儿、某某的姐姐的名头在马路上被认出,而我们这一代识人的范围也越来越窄,不免担忧起若干年后我村的状况来。
除了认不出人外,还有一个问题也有点困扰。每年回乡时间短,近年来的事情往往缠夹不清,结果是我总不记得谁谁谁是否还在世。某天买了做得不太好吃的麻辣,想起以前有个亲戚卖过,很好吃,遂问其近况。老妈说,那亲戚早已走了百八三年了。我……如今村里房子越盖越多,越盖越气派,而老人越来越少,熟人也越来越少,想起不久前看过的《百年孤独》,也有种风沙扑面的荒芜感了。
镇上娱乐设施匮乏,村里人过年最大的消遣便是各种牌和麻将。令我颇感欣慰的是,近年来大家可能渐渐关注养生了,不再夜以继日、焚膏继晷、废寝忘食地玩牌。若无土豪在场,基本玩得不大,牌桌上的气氛和谐了不少,所以玩牌也是个联络感情的不错方式。
不会或是不想玩的则围坐闲聊,火盆成了最好的社交利器。有火盆在的地方,总是会聚集一圈人,总是有说不尽的家长里短。这个时候常常能听到各种让人瞠目结舌的事情,比如一向好好上学的谁谁谁突然辍学,谁谁谁上学打架被砍了几刀,守寡的谁谁谁五六十岁又找了个新丈夫,老实巴交的谁谁谁才十几岁就跟了村头某个大她十几岁的拈花惹草男还人流了……所以村里的生活丝毫不比城里少折腾,也丝毫不比电视剧逊色啊。时光不停轮轴转,这些当初令人咂舌的事过些年也就慢慢淡化了,只是眼睁睁看着别人的命运就这么改变了,会惕然心惊,无可奈何。
每当话局渐转滞涩之时,我们这种小年轻如若在旁,必定会成为新的话题。所以这种时候也常常是温习儿时糗事的好时机,有些事情被说得多了,再加上经年累月的脑补,常常会让人分不清是真正经历过的事,还是口述加工过的回忆。被问到工作买房结婚生娃也是常有的事,由于相对来说混得还不差,自己先有了底气,应付起来游刃有余吧。最让人易恼的是有些亲戚的读书无用论,或者读这么多书怎么不会炒股/修电视/……,又或是劝你走关系搞个村长/镇长当当,不入党就没前途,帮忙介绍谁谁谁去工作之类的等等等等。曾经总因试图说服他们而争辩得面红耳赤,如今想通一般说这种话的都不是真的为了你好,以及时间能冲淡或是证明一切的事,再听到时是任你唾沫横飞,我自毫不在意。屡试不爽~
几天的养尊处优生活最终告一段落,临走时虽百般推脱,老妈仍然装了一大瓶家乡鸡蛋让我带去。来到拥挤的车站,发现像我这样拎着鸡蛋的人可真多。往年返程看到此景会想着,鸡蛋哪里没有噢,带上火车也不怕挤破么,今年亲历其情,懂得了原来大家更多的还是带着家人的心意和家乡的味道。到地后发现那么拥挤的情况下,只破了个别鸡蛋,不由得佩服起第一个想出用金龙鱼大油瓶装鸡蛋的人来。
过年越来越像是候鸟迁徙,即使年味淡时间短,即使路途艰辛,即使过年必停电,离别必有泪,也没有理由不回家。即将开始新年的第一天上班,就以这篇偶记作为总结和开头吧,愿年底再归家时更加从容,更添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