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铜豌豆
独乐乐还是众乐乐,是孟子与齐宣王讨论过的问题,他俩讨论的结论是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在时下,这种说法也比较流行,就是自嗨不如众人嗨。指的是在写文章和传播媒体的时候,应该采取比较受公众关注的话题,进行写作和传播,这样可以达到众人一起思考或者反省这些热点话题的目的,并进一步引起媒体和公众的关注。对这种看法,我并不持反对态度。
最近在听国学课关于曾国藩的人生故事。其中讲到了曾国藩思想的精华是四论“慎独、主敬、求仁、习劳”,其中“慎独”便指的是要善待自己的心灵,要善于滋养和引导自己的心灵获得健康的成长。我想这个思想有些类似于是自嗨还是众人嗨的话题。我想从“慎独”这个角度来说,还是应该首先要能对得起自己的内心,即尊重自己内心真实的愿景。
当然“慎独”并非需要排斥与众人同乐的事情,并非排斥与周围环境的融合与沟通。“慎独”更多的是一种自我的修养,自己要能发现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能够滋润自己的心灵。如果自己的心灵都得不到关怀与成长,何能谈起与众人乐呢?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写文章首先需要达到自嗨的境界。
同时,我们一定要分清界限,“慎独”虽然说要善待自己的心灵,但是还有引导的成分,并非是要惯纵自己而随心所欲,那就失去了对心灵的引导而属于放任自流的态度了。这样的做法是不可取的。真正的“慎独”是可以分析出自己心灵的成长需求,假以正确的外在引导,随着时间的发展获得成长的。
当今社会,有不少人以所谓的自尊、面子为由,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周围的同事、领导、下属稍有不能令其满意的言语或者举动便会招致其极大的不满,情绪碎了一地。这其实是一种滥用的“慎独”,是一种玻璃心的表现。曾国藩的人生经历之中也有过类似的一段感受。在他刚开始组织军队对抗太平天国起义的时候,他是一个非常纯粹的程朱理学的文人,自己在“慎独”方面过于吹毛求疵,以至于在官场处处碰壁,到处受人抵制。
我们生活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之中,“慎独”只能用于自身的修养与提高,真真地纯粹地脱离社会是不现实的。因此把“慎独”作为一种修身养性的手段,自己在提高自己的修养之后,应以自己良好的修养和心态去融入社会,与社会发生互动,传播积极的正能量。而且,我们只有充分投入到社会之后,才能发挥出自己的价值,用自己的力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的千万股力量之一。
独乐乐是众乐乐的前提,没有独乐乐就没有众乐乐。每个单独的个体有了独乐乐的能力与层次,可以做到积极正向的自嗨,实现众乐乐便是顺其自然的事情了。雨果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格局与心胸,才能在实现自嗨的基础上实现众人嗨,即独乐乐进而众乐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