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头夜话:
“哎,今天家长会老师说,咱们家孩子写日记,一个多月写的都是流水账,这样可不行,最好上个作文班。”
“嗯”。
“老师还说,咱们家孩子话少,最好学习一下演讲,这样能训练一下口才,对写作文也会有一些提升。”
“噢”。
“还有,对门领居给他孩子报了个乐器班。我觉得咱们家孩子也有音乐基因,也应该培养一下。激发一下孩子的音乐细胞。我看了一下,不贵,就给咱孩子报个萨克斯班吧。到时候,让他给咱们吹吹,让让对门儿也听一听,《回家》那首曲子,特别好听。”
“你这可是孩子的亲妈!不知道还以为你是培训班老师派到咱们家的卧底呢”。
“现在孩子已经报了写字、画画、跑步三个班了”。
“这不,我不想让咱们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吗”。
“要有主见!老师的有些话,可以听!老师的有些话!可以不听!有些话,左耳朵进,右耳朵得出!有些话,就进也不要进耳朵了。”
“我给你讲个晚明张岱《夜航船》的故事吧。”
“一个和尚和一个老师坐船一起走,老师口若悬河,高谈阔论,说得天花乱坠。
把个和尚蒙的一愣一愣的,缩在了船的一角,静静的听老师演讲。
听着听着发现了问题。
于是和尚问:老师,你刚才说的澹台灭明(孔子的学生子羽,澹读潭),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
老师说:两个人。
和尚又问:那么尧舜(尧舜禹是指古代三个人)也是两个人吗?
老师说:那是一个人。
和尚笑道:如此说来,贫僧就可以把脚和身子伸直了。
“听不懂你说什么。”
“老师让咱孩子多学点东西,那还有错了。”
“那倒没错,不过得因人而异嘛。”
“写作其实有两条路 ,第一条路见感思行,想写就写上一段,写不出来就不要硬写。真正有感而发,真情流露,不讲雕琢的文章,才有可能是好文章 ,有时候学的套路多了,反而会制约文学天才的发挥。”
“第二条路,多背金句,读读范文,要知道记叙文的六要素,要熟悉议论文的论证格式,天天都要写日记,有事没事都要写,写不出来也要硬写,普通人受到这样的写作训练之后,也能写出一些规矩的文章,但是这样训练出来的人,匠气太重,很难成为大师。”
“别绕圈子,我也当过代教老师,我知道有些学生一年级写的就是流水账,到五年级写的还是流水账。”
“那是别人家的孩子,我们家的孩子这么聪明,基因这么优秀,那是迟早要成为大师的人。到时候你就是大师他妈,我就是大师他爸。”
“那还用你说!必须的!”
“小学课本不是有一个爱因斯坦小时候做歪歪扭扭小板凳的故事吗?最后他不也成了物理学大师吗?”
“培养一个有潜质的大师!不能着急,不能拔苗助长,否则就伤仲永了!知道不?”
所以说刚到007初写作,忘掉文笔这回事吧!忘掉日更吧!忘掉演讲吧!就按谭老大的老规矩,一个礼拜一篇,两个点评,不多不少,熬上半年再说。
蚁曰:
这是个最好的年代,也是个最坏的年代。
曾经有那么一个年代,知识匮乏到要用手抄本去传播。对于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来说,互联网时代的知识就像海洋里的飓风,让这些狂喜的人们人迷失在知识的海洋里而不自知。
在这个万物互联时代,信息与噪声像一对量子纠缠在一块儿,哪一个是噪声?哪一个是信息?真的需要一点智慧。
聪明是加法,驱动人们努力去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而智慧是减法,让人们在有限的生命里去选择确定的东西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吃上一块肉,会让我们幸福上三天三夜,而现在我们面对满桌的菜肴,却无从下筷。
有人说,我们要有选择的权利,但在这个年代,对我们大脑带宽有限的人类来说,选择,成为了一个焦虑的源泉,有一句歌词唱的很好,把你的耳朵叫醒,但我想说,把你的耳朵捂住,闭上眼睛,听听你内心深处的声音。
来007目的是什么?请你告诉你自己!
这个礼拜继续在007写作七堂精品课上,专心研读,期间抽空去了几趟欢喜的实验室,路过遣唐君的简书转了一下,串了个门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