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牌大学的教授能很好的教育自己的学生,可有些教授却教育不了自己的孩子。你是否也有同样的苦恼?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全是优点,甚是可爱。再看看自己家的孩子,缺点巨多,无能为力。我曾是一位教师,但我自认为我的孩子也没有教育好,她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都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今天我想讲一个发生在我身边的真实案例,请跟我一起来看看学渣是如何变成学霸的,看完后应该会对你有所启发。
教育学之父夸美纽斯说:“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
大作家刘墉的儿子刘轩在台湾还没有读完小学,就跟着父亲搬到了美国。在美国的中学里,他调皮又厌学,还整天梦想着做一个像舒马赫那样的赛车手。他的成绩永远是“c”,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学渣,一个让老师们都头疼的问题学生。
有一次,父亲刘墉找他谈话,说舒马赫考过零分,他没有考过。于是跟他打赌:如果他能考零分,就不再干涉他的学习,如果没考到,就得听从父亲的管理。
接下来好几次考试,刘轩都未能成功地考到零分。后来,当试卷上的每一道题他都知道正确答案和错误答案时,刘轩终于考了人生中第一个零分。刘墉很高兴,亲自下厨做了一桌子菜,他语重心长的对儿子说:“有能力考到A的学生,才有能力考到零分。”
再后来,刘轩考上了哈佛大学,一路读完博士后又出了书,还得了很多奖项,如音乐奖、表演奖等。他说,从18岁以后,他就再也不想去做舒马赫第二,而是要做刘轩第一了。
看到这里,我们都很羡慕刘轩拥有一个优秀且智慧的父亲,他用了独特又适合儿子的教育方法,让刘轩变成了一个真正的人,改变了刘轩的一生。而我们身边很多的父母都只是平凡又普通的父母,没有显赫的学历背景,没有特殊的教育方法,我们的孩子应该如何教育呢?
我身边就有一个由学渣逆袭到学霸的真实故事,他的父母只是最普通的工薪一族,他们只是让儿子吃了一次“苦”,结果儿子的命运就彻底改变了。
我刚去一个培训班上课的时候,遇到一个初三的男孩小M,他长得高高瘦瘦,架一副眼镜,看起来很斯文的样子。每天晚上我负责帮他检查语文作业。这孩子的语文成绩还不错,每天作业的错误率并不高,而且他对每一道错题都刨根问底,所以我本能地以为他的成绩很好,也时不时夸他作业完成得不错。
有一天,他兴奋地跟我说:“老师,自从您帮我检查作业后,我的作业全是A+了!”我听后,当然表扬了他,同时自己心里也美滋滋的,以为带了一个学霸学生。
直到有一天,办公室的同事们在聊起小M,说每天晚上做作业到最后一个的总是他,他的理科思维不太好,一道题讲了好几遍还是不理解。他所有学科里只有语文成绩好一点,其他的成绩都不太好。上学期期末成绩全校排名在600多名。这一消息颠覆了他在我心目中学霸的印象。
有一次,他刚好在我们办公室英语老师的办公桌上记背单词。他哈欠连天,我看到后问他:“你昨晚没睡好吗?几点睡的呀?”他说:“12点睡,5点起。”我说:“你怎么睡那么晚?起那么早干嘛呀?”“我每天都是这样的,10点从你们这儿做完作业回到家后,再刷2个小时的题,早晨5点起来读语文、英语等要背的学科。”我疑惑地说:“你每天只睡5个小时,不累吗?”他眼睛里似乎闪着光:“不累!”我心想:一个人这么努力,一定会有收获的!我坚定地对他说:“加油,老师相信你一定会进步的!”他默默地点点头,说了声:“谢谢老师!”
时光飞逝,转眼又到了月考,成绩出来后,他兴奋地跑过来告诉我:“老师,你猜我这次月考考了多少名?”我期待地说:“肯定进步了!”“是的,从全校600多名上升到了全校400多名!”我激动地说:“好样的,继续努力,你还会有更大的进步!”他喜笑颜开,眼中的光更亮了。
因为我才来培训班不久,所以对他的以前并不了解。于是我就问同事:“小M怎么这么努力呀?”同事告诉我:“他呀,现在跟以前是判若两人了,他初一初二就没有听过讲,吊儿郎当的,初二暑假,他爸爸妈妈让他去打了一次暑假工,回来后,他就变成现在的拼命三郎了。开学初他爸妈还找过我们,想让我们帮他找个好点的职高学校呢。今年初中考高中只有一半的录取率,他的学习基础太弱,不知道能不能考上高中?”哦,原来是这样,我心想:如果他继续这么努力下去,考高中肯定没问题的。
我还是每晚帮他检查语文作业,每天鼓励他。第二次月考如期而至,他再次兴奋地跑来告诉我:“老师,我又进步了,现在全校200多名啦!”,我真替他高兴,给了他一个大大的赞,并说:“我相信你还会有更大进步的!”他笑了,眼里的光像星星在闪烁。
每晚依然是他最后一个离开培训班,所有老师都要下班了,他还恋恋不舍地缠着老师替他多讲一道题。
日复一日,期中考试来临,这努力的孩子,真的不负我望,他再次眼睛里闪着光来找我报喜:“老师,期中考试我考了全校100多名,校长开大会没有表扬全校第一名的同学,就表扬了我一个人,说我是全校进步最大的学生!”我由衷地替他开心,感觉到自己的泪水都在眼眶里打转了。我依然坚定地对他说:“恭喜你,继续加油,老师相信你还会有更大进步的!”我看到他的眼里也噙着泪,泪水正闪着光。
炎热的夏季来临,中考前的各种模考如期而至,他总能带来好消息:“老师,我已经跻身全校前50名了!”“你可以考上一中的,加油!”
中考成绩出来,他顺利被一中录取!这,在我的意料之中。
他,初三前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学渣,用1年的时间拼尽全力完成了一个学渣到学霸的完美逆袭,是什么改变了他?当然是他自己的勤奋努力,可是是什么让他有了拼命学习的动力?是他那次自己赚钱的,又苦又累的“暑假工”经历。那次经历在他的心目中树立了一个信念:一定要努力学习,改变现状!
人,只有让自己的身体和心理都真正参与并体验了苦难,才能发自内心的改变!
我经常听到很多家长抱怨:我的孩子就是不肯主动学习,我每天念叨TA,甚至打骂TA也无济于事,我真的好焦虑!殊不知,青少年时期的孩子对大人讲的所谓的道理都不太会听,他们会选择屏蔽,依然按照自己的想法我行我素。叛逆期的孩子甚至会唱反调,跟父母对着干。
其实父母的千万句话,抵不过让孩子的一次“吃苦体验”。我一直觉得吃了苦的人生才是完美的人生,吃苦教育可以让人迅速成长。
我是个80后,我们那个年代缺衣少吃。记得我小时候吃的饭都要含在口里不停的吮吸,感受着米饭的香甜,因为少有菜吃。穿的衣服也是补丁加补丁。可是就是这样的贫穷生活,让我们下定决心要好好读书,早日飞出那个穷山沟。
而现在的孩子物质生活太充裕了,他们感受不到吃不饱穿不暖的痛苦,他们误以为钱来的很容易,误以为他们以后也会过得如此舒服。他们的身体和心理都没有吃过苦,所以很多孩子没有目标,没有动力,看似在学习却终日浑浑噩噩。
让孩子们吃些苦吧,这也许能唤起他们内心那头沉睡的雄狮。
正如文中的这个小M,一次暑假工吃苦体验,改变了他内心的信念,用实际行动创造了自己的奇迹。
陶行知说过:好的父母守望孩子,让孩子自己主动成长;坏的父母代替孩子做事,让孩子被动成长。
以此篇文章和家长们共勉,让我们一起思考:怎样的家庭教育才是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
愿我们都做那个含泪播种却含笑收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