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之道~阅娜晨读

《非暴力沟通实践篇》之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

惩罚和奖励都是捷径,有两个问题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惩罚的局限性。

第一个问题是,如果我不喜欢他现在的行为,那我希望他怎么做?如果我们只问这个问题,惩罚可能是有效果的,因为威胁或惩罚可以对他人的行为产生影响。然而,通过第二个问题,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惩罚的局限性:我希望他基于怎样的原因去做我想要他做的事情?借助第二个问题,我们可以发现惩罚或奖励很难实现我们的目的。

图片发自简书App

做目标明确的家长

第一步:我希望孩子成年后拥有什么品质?

第二步:把你希望孩子具备的换成你希望实现的,并写下了你采取的具体行动是什么?

第三步:你正在做的事情哪些是支持你的价值观的和符合你的意愿的?

这三步始终在矫正:你的育儿目标和你的育儿践行是否一致。用目标校准你的思考,用行动符合你的目标,让你的沟通支持你的目标,鼓励孩子做出自己的选择。

做这个练习我的收获是:身教大于言传。你是孩子最好的实体物,身教大于言传。你可以照着你的价值观去生活,但那不一定是孩子需要的,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至少学会如何活出自己的价值观。

我的练习:我希望我的孩子成人后拥有“诚实”的品质,我看重脚踏实地和坦坦荡荡的那种自由,我要求自己说话严谨,对自己做的每件事情保持负责的态度。

我采取的行动是:与任何人交往时坦诚相待,诚实表达,无论是让我多么难以启齿的事情,无论是拒绝的等等。 都尝试跟自己的意愿链接,做自己能够承担的部分。

本次分享由觉之道提供20190814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