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教研,谈到这一课,说起板书,我就留了心。原来的板书我觉得很“完美”了,大家一聊,我发现内容还可以更完整。
下面是原来的板书。
1.《秋天》
在听课学习的基础上,给板书增加了叶子造型,给学生来点“视觉冲击”,增加趣味性,增加形象感。
在第二个班讲课的时候,我把画叶子和学习“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相结合,在这里就画出了叶子。
这是补充后的“板书”,我手写以示示意。
2. 《小小的船》
板书用画吸引学生兴趣,同时包含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可以帮助学生背诵,这样几遍下来,基本上学生可以做到当堂背诵完成。
这篇课文的朗读是个难点,学生容易读成顺口溜,读不出美感。由于受时间限制,我没有更多地“较劲儿”。但是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刚看过一本书,学到了一个小技巧——小斜杠,帮助学生标示出停顿,是不是能读得有点儿节奏感呢?下周试一试。
3. 《江南》
这首诗看上去简单,实际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点儿远,所以必要的背景知识需要简单介绍,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汉乐府”。于是我举了唐诗的例子,让学生明白这也是一种诗体。
用画导入课文的学习,让学生说说看到什么,顺便练习了语言表达,观察能力,学生都能够从:颜色、形状、姿态等方面说出自己的观察。
然后我告诉大家,这就是——莲叶何田田,就是赞叹这样一幅美景。
用这样的美景问孩子们:会吸引谁呢?
学生说:蝴蝶、蜻蜓、青蛙……
我说对啊,还有采莲姑娘,还有小鱼。这时候再画上小鱼。
问:小鱼会在莲叶间干什么呢?
生答:玩儿,做游戏……
问:做什么游戏?
于是用这个句型说一说,既是练习口语表达,又是理解诗句意思:
小鱼儿在莲叶间玩儿/做游戏/捉迷藏,一会儿游到东边,一会儿游到西边,一会儿游到南边,一会儿游到北边。
然后一边背,一边自己当小鱼、用手势表示小鱼,按方位游来游去。
在背课文的时候,发现有人记不清东西南北的顺序,又引导同学们观察,他们发现就是——东西南北的顺序。
这是副板书。
采字的意义:上面是“手”。顺便讲了“彩色”的“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