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3“盛世壁藏——唐代壁画文化特展之青春年华”线上展,以“青春年华”为主题,精选自唐代章怀太子、懿德太子、永泰公主等多座唐代高等级墓葬出土的墓室壁画,分为“长安”“青春风貌”“欢歌笑语”“奋发进取”“传承保护”5个单元,分别从长安城的建筑与环境、唐时典型人物的服饰外貌、寄情山水间丰富多彩的休闲娱乐活动、奋发进取的大唐学子和来唐学习的留学生等方面反映出当时人们的生活场景,使唐人生活面貌跃然于网络。
盛唐气象
因其年代久远,后又历经战乱,唐代建筑现今多已不存。唐懿德太子墓中出土的“阙楼图”和“仪仗图”是目前发现唐代壁画中描述长安城场面最大的作品。
在该展“长安”单元,展出的懿德太子墓“阙楼图”,为唐代宫殿建筑形制提供了最好的例证,华美而大气磅礴的建筑细节无不向人们展示着富裕而强盛的大唐。
唐长安城图
“阙楼图”色彩鲜艳,结构清晰,是全墓壁画保存最好的部分之一。该图将唐代阙楼的庑殿顶、屋身、平座和墩台描绘得非常清晰。甚至具体到阙楼灰色庑殿式顶上的条形瓦垄、正脊两头的鸱尾、出檐情况、檐角形状、屋身面阔、进深情况都一目了然。
“阙楼图”展现的“大红双扇门”和门上所缀“五排门钉”、铺首衔环,直棂窗上的障日板、墩台上黑白相间的包砖、忍冬蔓草纹的转角、均涂为红色的木构和栏杆还有交接处的金铜包,这些华美而大气磅礴的建筑细节无不向我们展示着富裕而强盛的大唐。
懿德太子墓壁画“阙楼图”
同样出自懿德太子墓的壁画“仪仗图”,全长约7米,由于篇幅太大,揭取时分成了3块。可以看到这是一支由196人组成的仪仗队,由步兵队、骑兵队、马车队三部分组成,卫士均戴幞头,穿圆领长袍,腰配箭囊。出行队伍的背景为青绿山石和草木,是唐代初期青绿山水画的重要实物资料。
懿德太子墓壁画仪仗图一
懿德太子墓壁画仪仗图二
懿德太子李重润是唐中宗长子,也是中宗李显与韦皇后所生的唯一儿子,大足元年去世,公元705年中宗重新即帝位后,追赠其为懿德太子,将其灵柩从洛阳迁回乾陵陪葬,并给予“号墓为陵”的最高礼遇。
寄情山水
在唐代,服饰特色鲜明,质地、款式、色彩、图案等丰富多样,它不但衬托着人们的健康姿容,更是社会新风尚产生的象征。独特的时代文化在中国古代史上塑造出别具一格的青春样貌。
“青春风貌”单元,策展方特意选取了唐代永泰公主、章怀太子、节慜太子等墓出土的保存较好的壁画,如“观鸟捕蝉图” “仕女图” 和“侍女图” “侍卫长图”等,这些壁画记录了唐代青年青春活力的一面。
唐代“花鈿”示意图
永泰公主李仙蕙是唐中宗第七女,高宗和武则天的孙女,去世时年仅17岁。中宗复位后将其追赠为公主,并给予“号墓为陵”的最高礼遇,陪葬乾陵。是目前发掘最早、规模最大、墓葬级别最高的一座唐代女性墓葬,也是唐朝290年历史中唯一一座“号墓为陵”的公主墓。
永泰公主墓壁画“宫女图”
从永泰公主墓提取的“宫女图”共绘制9人,画师用流畅柔软的笔触,描绘出仪态端庄、身姿优美的唐代宫廷女性形象,她们有的左顾右盼,有的窃窃私语,展现了唐代女性流行的翻领胡服、女着男装以及高髻、螺髻、回鹘髻等服饰,展现了生活在政治稳定、社会开放、经济富裕的大唐青年女性的着装流行和妆容特点。
唐代女子化妆顺序图
如果说上面这些壁画对唐时青年的外貌和流行服饰描绘的细致入微,那么“欢歌笑语”单元更多的是描绘他们寄情山水、休闲娱乐的活动,国力强盛的大唐汇聚了丰富的物质和域外文化,使得生活在唐朝的年轻人自信、自强和具有较高外来文化接受能力。章怀太子墓出土的“狩猎出行图”“马球图”便在该单元。
“狩猎出行图”和“马球图”
该单元还可以看到从韩休墓出土的壁画“乐舞图”,整个乐舞置于山水环境中,俨然一场室外音乐聚会,气氛和谐热烈。画中有演奏箜篌、琵琶、排箫、铙、筚篥的乐手,还有跳胡旋舞的舞者,这些乐手演奏的部分乐器和“胡旋舞”便来自西域。专家研究,乐手演奏的极有可能是“胡部新声”或“龟兹乐”。
韩休墓壁画“乐舞图”
乐舞图向人们展示的是一个富有青春气息的大唐,那时的大唐不论是歌曲、舞蹈和演奏乐器都深受西域乐舞的影响,既有完整保留原有民族风格的直接引进,也有在西域乐舞基础上的融合创新。
奋发进取
同样,大唐还是一个崇文尚武、鼓励创新和重视博采众长、吸纳各国文化奋发进取的时代。这也是“奋发进取”单元所要表现的内容。本单元选取有章怀太子李贤墓出土的壁画如“客使图”“殿堂侍卫图”等。
章怀太子墓壁画“殿堂侍卫图”
章怀太子李贤作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第二子,他“容止端雅,高宗深所叹赏”,是高宗子女中较聪明和有才华的一位。李贤墓壁画“客使图”是我国禁止出镜的文物之一,还被选入中小学美术教材中。这幅壁画生动地反映唐代外交机构鸿胪寺官员接待外国使节的场景,该图共有6位人物,前3位是唐朝鸿胪寺官员,后3位客人分别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
章怀太子墓壁画“客使图”
当时的大唐为满足国家发展的需要,还通过科举制进行人才选拔,不仅吸引了本国的学子,也吸引了周边国家如日本、新罗等国,派遣大量留学生和臣子来大唐学习。
在展览中还可以见到出自惠庄太子墓出土的“文吏进谒图”,描绘的正是官吏前往进谒的场景。画面的4位人物服饰相同,仅头冠有些许差别,这组人物体态丰伟,形象生动,衣着华贵,雍容大方,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了唐代官吏持笏进谒的场面,为研究唐代宫廷生活提供了宝贵的形象材料。
惠庄太子墓壁画“文吏进谒图”
李邕是李渊第十五子虢王李凤嫡孙,来自李邕墓壁画“胡人打马球图”反映了当时贵族对马球这种来自域外体育运动的喜爱程度。奋发进取的唐王朝还让马球出现在外交场合,据文献记载,渤海、高丽、日本等国都曾与唐王朝进行马球竞技。公元709年,吐蕃使者前往长安迎娶金城公主入藏,随亲使团中有一支马球队,与唐宫马球队举行了马球比赛,吐蕃连连取胜,唐中宗令李隆基等人迎战,最终大胜吐蕃球队,扬眉吐气。
唐嗣虢王李邕墓壁画“胡人打马球”
千年已过,唐墓壁画作为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需要新时代的传承和保护。在这些壁画的保护和传承中涌现出了一大批青年力量,这也是该展览最后一个单元“传承保护”要表现的内容。这些青年学子将考古、艺术、材料、文化遗产管理等学科融会贯通,在前人的基础之上,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领域,依托现代化的设备,高科技的材料,以及卓越的考古与文保技术,努力让古老的壁画焕发新的光彩。
唐墓壁画修复前后
据悉,“盛世壁藏——唐代壁画文化特展之青春年华”线上展展期一年。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陕西省文物局、香港洛士文基金共同主办,省文物交流协会、陕西历史博物馆、省考古研究院承办。
来源:文物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