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问教育最需要的是什么,我认为是教育者的良心。有了良心,一切思考和行为都不会差太远,这样的良心是柔软的,是能够让人感受到的。
最近看了张文质的《教育的勇气》,其中他对他痴傻的叔叔的态度让我颇为感触。当他面对他这个生来痴傻的叔叔的时候,他的心肠就特别柔软,跟他讲道理的时候,他会哭,会流泪。而叔叔在这个时候就会听“我”的话回家了。这让我不经想起去年在学生面前流的那次泪。
快期末的时候突然接手这个班级,让我这个新老师手足无措,尤其是当我变相打听到这个班孩子的情况——心散、闹腾,再贴切不过。初接手时,他们尚不适应,我也是。经过几天的摸索,我慢慢了解了这个班的“脾气”,他们也发现了我的“软弱”。我以为的严厉和批评并不能使他们认真,哪怕一刻。因此我越发掌控不了我的课堂,嗓子都是在一次次上课之后给磋磨哑的。
但事情的转折也是那样突然,一如之前接手这个班的时候。当我看到收上来的学生对老师的评价,那一刻的委屈扑面而来,起初只是眼睛氤氲,后来竟是止不住地潸然泪下了。而这轻微的动静竟被这帮平常嘻嘻哈哈的孩子们察觉了,在得知我为什么哭之后,有些孩子也跟着哭了起来。我想这种情感是会传染的,尽管是之前极不愿意上课的一些孩子,也都低着头,教室在这一刻竟是如此安静,这是之前我从未想到的。
我想,老师的苦心孩子是能感受到的,而平常时候不平等的身份拉开了帷幕之间的距离。而这一刻的示弱,让他们第一次认识到我也可以和他们心与心贴合得如此之近,我对他们的看法是这样在意。
而后在我将离开的时候,他们是哭着给我送上他们的一封封“告白信”的,让我不要忘记他们。到现在我们不仅是师生关系,更是有着情感交流的朋友关系。
借用张文质在《教育的勇气》中的一句话“人际之间很多的那种微妙的交流,微妙的互动方式,是慢慢地琢磨,慢慢地建立,慢慢的完善,慢慢地明确的”,师生关系也是如此。只有当我们带着一个柔软的良心,慢慢接近,总会等到心与心紧贴在一起的那一天。在此之前我们需要温和又严格,在态度和方式上温和,在原则性的立场上严格。我们不妨放下身份,让孩子们看到我们那颗柔软可触的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