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风格(知识摘录非原创)

  认知方式,也称认知风格,是指人们在认知活动中所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它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认知方式有场依赖型(field dependence)和场独立型(field independence)、冲动型和沉思型、具体型和抽象型三类。

  场依赖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外部的线索为依据,他们的态度和自我认知易受周围环境或背景(尤其易受权威人士)的影响,往往不易独立地对事物做出判断,而是人云亦云,从他人处获得标准。行为常以社会为定向,社会敏感性强,爱好社交活动。因此,他们这类学生适合于那些强调“社会敏感性”的教学方法。

  场独立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自己的内部线索(经验、价值观)为依据,他们不易受周围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倾向于对事物的独立判断。行为常是非社会定向的,社会敏感性差,不善于社交,关心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喜欢独处。因此,他们不适合于那些“社会敏感性”的教学方法,更喜欢自己独立思考,独立学习。

  冲动型的学生在解决认知任务时,总是急于给出问题的答案,他们不习惯对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进行全面思考,有时问题还未搞清楚就开始解答。这种类型的学生认知问题的速度虽然很快,但错误率高。冲动型学生在运用低层次事实性信息的问题解决中占优势。

  沉思型学生在解决认知任务时,总是谨慎、全面地检查各种假设,在确认没有问题的情况下才会给出答案。这种类型的儿童,认知问题的速度虽然慢,但错误率很低。沉思型儿童在解决高层次问题中占有优势。

  具体型学生在进行信息加工时,善于比较深入地分析某一具体观点或情境,但必须向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有关信息,否则很容易造成他们对问题的偏见。研究表明,这类学生在结构化教学方法(如演绎法和讲解法)之下,成绩会更好。

  抽象型学生在对事物进行认知时,能够看到某个问题或论点的众多方面,可以避免刻板印象(对人与事物认知的先入为主性),能够容忍情境的模糊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心里感觉有点憋的慌,呼吸短促,一杯白开水下去,从喉咙凉到心尖。 夏天不该是这样的记忆。大大的办公室里,一张张排列整...
    梧桐依依阅读 1,033评论 0 0
  • 做了几年所谓新媒体营销之后,掌握了各种所谓技能,但有时过于专注于术的层面并一定是好事,走了一段时间之后还要再回来思...
    美好君阅读 4,227评论 0 18
  • 执大象,天下往。 往而不害,安平太。 大象:道的境界,即修道者所进入的真实不虚的灵明的境界。一旦进入这一境界,世间...
    度朴阅读 3,207评论 0 50
  • 从学校毕业不到4个月,生活所迫,钱不够用,在每周工作日之余,兼职一份教育机构助教老师的工作,兼职近两个月,感受颇多...
    一个王火火阅读 4,32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