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手机里有好几个“群”。别说,我不仅没有被它们困扰,它们反倒给我的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便利和愉悦。如今这微信时代,人们在手机里过节的气氛比现实生活中更加浓烈。这不,这几天“圣诞”二字就横屏了。
今晚照例在公园遛弯,也没顾着多看几眼手机。可待我看时,不得了,在同学的群里下起了“红包雨”,我也顺手点了一个,权当冒了个泡吧!
“群”,是个很特别的地方。在不同的“群”,完全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且不必担心串戏。可在这个同学群里,我总是小心翼翼的,因为这个同学群里的同学是从小学直到高中共同度过了十几年的同学。不仅两小无猜,还知根知底。所以无论你在别的群怎样个胡言乱语肆意妄为都行,在这个群,无论你现在怎样怎样,也无论你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你永远还是那个原来的你。
待我从公园回到家里,突然看到群里有位同学艾特我:“何必,何必想你!”接着立马就有人回应道:“好肉麻呀!”“何必”是我的小名,在群里直呼“想你”,真够肉麻的。我虽有些羞涩,但也不好驳同学的面子,只好打打马虎绕过去。
其实,平日里这个群是最安静的。虽说我们这些都是同学一起长大,可这么多年,天南海北,各奔东西。忙于立业、成家、养子,有一阵子都有了种今生今世也不再相见之感。都说世事难料,近些年年岁已高的我们,大家突然间好像也都消停下来了。大大小小范围的聚会越来越多,话题也都停留在儿时生活的点点滴滴。话题虽老,却还是很温馨。
回到前面的话题,在一通抢红包游戏之后,我艾特了那位同学:“你今晚跟谁开喝了?喝得不少吧?”没想到他的回答竟是:“是喝了,今天老五妈出殡。”我愣住了。我想群里的人也傻眼了。
我们这些同学的爸妈工作的单位,是个有过万职工的国企,除了八小时工作和夜里的睡觉时间,大家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有种特殊的人际交往和人情世故。这个单位就像个大家庭。在生活区里走走,不出几步路就能碰见熟人,即使不熟的也大概不出几个人就能打听到彼此的底细。尽管岁月悄然流逝了三十年,尽管那里的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变,可每当回去遇见同学的父母,我们都能从那些布满皱纹的脸上看到记忆中的面容;每当我们碰面提及同学的父母,我们还是能回想起他们那带有各自家乡的嗓音和那各具特色的步履。太熟悉,太熟悉了!他们就如同我们的父母亲人一样将伴随着我们一生。
我可以想象到这样的情景:第一天,噩耗袭来,举家悲痛;第二天,好友悼念,人头攒动;第三天,哀乐鸣炮,出殡送行。同学在忙碌了三天之后,借酒解乏也行,借酒消愁也好,任何的言语都无可厚非,都在情理之中。现在想到那位在群里借着圣诞节大呼小叫,甚至胡言乱语的同学,我便痛彻心扉,欲哭难耐。面对离世的老人,我们无助。面对身边的同学,我们欣慰。我懂了,一句“想你”,想的不是我,是我们眼前逝去的老人,是我们昔日不再的日子。
有人说,生命中终将会错过一些人。也有的说,不必把太多的人请进你的生命里。可同学,正如一首歌中唱道:无论相隔多遥远,彷佛你从未走远。无论分别多少年,好像一直在身边。同学,是我们挥之不去也割舍不了的生命元素。
同学,我想你!同学,我想你们!
一一2015、12、27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