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李志有首歌叫《这个世界会好吗?》,有一句歌词是“妈妈,这种失落会持久吗,这个世界会好吗?” 这句歌词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这个世界会好吗?我们会好吗?
当我们发出这样的提问时,其实内心是有着否定答案的,因为在感觉上这个世界好似在变得更糟糕,信任体系崩溃,环境污染严重,我们也觉得自己在变得糟糕,就如一句网络语说“我终于变成了小时候最讨厌的样子”。其实,很多时候这个世界并不是我们认为的这个样子,这个世界和我们都在变好。
一、我们为什么觉得不会好?因为坏比好更容易得到重视。
对大脑来说,好消息和坏消息是不对称的——坏消息总是比好消息重要,坏新闻比好新闻给人们的印象更深刻,因为坏消息能抓人眼球,好消息让人感觉平淡无奇,因此没有新闻价值,例如失火的大楼的视频会吸引很多人点击,但是没什么人会去点击一个“今年失火的大楼减少了”的标题。
我们大脑更倾向于相信坏消息,这是源于进化,因为对威胁零容忍是人类天性,所以就进化出了我们时刻关注那些想要吃掉我们的动物。所以也就导致我们就更关注坏消息。
二、比尔盖茨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在变好
比尔盖茨是《时代》周刊第一个客座主编,这个成立于94年的杂志是全世界最重要的媒体之一。能够成为《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一般都是世界级的名人,然而这一期杂志的封面人物确是一个5岁的普通男孩纳赛尔,封面文章的标题是:为什么纳赛尔的5岁生日,值得全世界庆祝。
盖茨专门在杂志的编者前言中自己写了一篇文章来解释。盖茨说,今天看新闻不会让人觉得乐观,飓风袭击美国;可怕的枪击事件;全球核武器的紧张局势;缅甸、叙利亚和也门的动荡。看到这些新闻,你为每个受到这些悲剧影响的人感到心碎。即使你足够幸运,没有受到这些事情的直接影响,也难免会觉得世界在分崩离析。
但是,盖茨的观点是,这些可怕的事情,其实是发生在一个更大、更积极的趋势之中。这个趋势就是,整体而言,世界正在变得更好。
盖茨说,这不是他的盲目乐观,而是有数据支持。比如,1990年时,超过三分之一的世界人口生活在极端贫困中,今天这个比例降低到了大概十分之一;一个世纪前,同性恋只有在大约20个国家是合法的,今天超过100个国家中,同性恋是合法的;在女性权利方面,女性正在获得政治上的权力,今天超过五分之一的议员是女性;在儿童教育方面,世界上超过90%的儿童都接受了初等教育;五年前儿童死亡率自1990年以来降低了一半,这意味着二十五年时间里,人类拯救了1.22亿儿童的生命,无数的家庭不必再承担失去一个孩子的悲痛。这也是为什么盖茨会选择一个五岁男孩作为杂志的封面人物,并且说他的生日值得全世界祝贺,因为他背后是一个人类进步的巨大成就。
三、心理学教授乔丹•彼得森告诉我们:看不起自己是一种潜意识
加拿大心理学教授乔丹•彼得森刚出了一本书叫《12条人生规则》,这本书里有个说法很有意思:医生们都很头疼的一个问题是有些病人不按照医嘱定时吃药,动不动就忘了吃。可是同样是这些人,如果是他的狗病了,他却能做到按时给狗吃药。这是为什么呢?彼得森说,这是因为这些人看不起自己。最了解我们自己的人,就是我们自己。我们太知道自己的缺陷和毛病了,所以我们——至少在潜意识之中——都有点看不起自己。我们觉得费心思给自己按时吃药不值得。但是狗不一样啊,狗是无辜的。
我们为什么会看不起自己?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我们总能记住自己做过的一些坏的事情,却对那些做得好的事情容易忘记。例如健身,平时自己都是跑30分钟,哪天你高兴了跑了35分钟,超出平常标准,但是你不会记住。可是有一天觉得太累了没有跑,这一天对你的自信心会有更大的影响。再比如说夫妻之间,情绪特别好的时刻不容易被记住,然而争吵却总是印象深刻。
四、给点正能量,相信这个世界在变好,相信自己在变好。
我们在微博上看新闻经常会被气得义愤填膺,就感觉中国还有希望吗?好在有中央电视台拍的纪录片,例如《辉煌中国》、《超级工程》、《大国重器》之类,能学多少知识倒是次要的,关键是每次看了心情都特别好,都有一种作为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还觉得中国未来的发展不可限量。
对于我们个人也如此,我们记得最清楚的就是过去的愚蠢和失败,这时候就得好好提醒自己要记起过往岁月中的“闪光时刻”——那些让自己引以为豪的事情。
相信这个世界会变得更好,相信自己会变得更好,这就是要求我们做一个乐观主义者。比尔盖茨说,做一个乐观主义者,并不意味着你可以忽略悲剧和不平等。做一个乐观主义者,意味着你会被那些取得的进步和为进步努力的人激励和鼓舞,然后参与其中,在更大范围内让世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