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上海,广州,我都去过。其中上海待了两年,其他两个地方,都是匆匆掠影。虽都为一线城市,自然风景和人文风光却大不相同。
北京,又称北平。 在我看来,只有在一道道的胡同里的时候,他才是北平,孔乙己和祥子的故土,似乎能看见谁站在巷子口,抓着一把茴香豆,谁又在蹲在墙角叼着水烟袋。悠哉悠哉,闲适满足。这就是书里的北平。
而我仅去过一次北京,住在大兴区,10月的时候,北京的天气特别干,干得鼻子都特别不舒服,呼吸不顺畅,干到鼻子里的垢物都是血痂,我走在北京的路上,时逢下午放学,学校门口被大人的车围得水泄不通,姥姥们包着丝巾,显得有些臃肿,从吴侬软语转换到了京味儿,确实是很新鲜的。
上海接娃的老太太们总是烫着卷发,描眉涂唇,把自己收拾的端庄且气质。如果说上海是最潮流的海派风情。那么北京就是中国历史感的代表,最接近普通话的京语,由以前的“最汉化”演变到了现在“”北漂的草根文化“”,但是人们往往只知道北京的胡同,却不知道上海的石库门。如果说到旧弄堂,或者依萍和她母亲住的屋子,大抵都会有印象了,就是这种市民的群居生活。不管放到哪个城市,都是能找到共性的。
初到北京一切都很新鲜,走在路上是大槐树,坐地铁看到宣武门,西单,安河桥,菜市口,灵境胡同等等,每一个都是书里看到的,歌里所唱的。都是厚重的历史感。紫禁城的石雕栏杆,攒尖顶的屋檐,黄精琉璃瓦映着朱红色的城墙门窗。金碧辉煌,严肃庄重。北京的魅力,在于一种归属感,智慧的先祖与磅礴的建筑,都使我更加认同自己。北京的市区我倒没有去看过,望京想来是和上海的凌空soho一样,科幻感的办公,超现代化的设计。 一线城市的建筑大抵都相同,只有历史,却是独一无二的。
上海满街的法国梧桐,随处可见的便利店。更多的是为了迎合现代都市人而衍生出来的服务。能够寻得历史感的东西不多,朱家角的古镇,七宝古镇,就和苏浙的众多古镇一样,除了商贾叫卖声,只有在石桥上拾级而上的时候,才能让人想到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感觉到一丝历史气息。 当然,这并不重要。上海她的魅力向来不在于此,而在于她的包容性,对于历史建筑,只不过是魔都生活中点缀的一点惬意而已。
不知为何,我身边在上海工作的朋友们,如果不是他们本身离广州很近的话,在北上广里面排序的话,他们会将广排在最后。 问及原因,大概可以分为两个原因,一是那边的打工听起来不太“高级”,很多同村的女孩子,中学毕业后都去那边做流水线,男孩子则是娱乐场所里面做一些领班,总之就是素质偏低。二是广州那边的治安偏差,没有北京上海这么文明,干净。前两者小街小巷也很整洁,但是到了广州,小街小巷就比较杂乱无章了。 我想他们说的应该是广州的二线城市。珠三角我只我去过惠州,巽寮湾很干净,很美。气候宜人,空气也很好。
大学毕业的年轻人,多数都会选择去深圳,我个人觉得深圳应该是珠三角综合发展最好的地方了。南山区的程序员们,就是上海丈母娘们最喜欢的“张江男”。不知深圳的丈母娘们是不是会对他们青眼相加呢?哈哈,着实有趣。那边有着很多大榕树,如若你走到郊区,就会看到居民的房子生长着野生水果,芭蕉,菠萝蜜,木瓜树,等等,满满的热带风情。这便是最与大自然亲近的一个一线城市里。
可能有一天,会涌现更多的一线城市。
纵然各花都有各花好,说到底,最柔情的那一朵,还是她——故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