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学校后,发现学校规定学生们午饭后是可以回宿舍午休的。对于如此人性化的规定,我感到很诧异。作为一名班主任,当其他班级的学生都回宿舍午休的时候,我要求我班的学生在教室休息,只有周三中午可以回宿舍洗洗衣服,洗洗头发或者刷刷鞋。
六年来,我一直坚持着这样的习惯。为了保持这个习惯,六年来的中午我都一直呆在学校,基本上能够做到学生饭后进班的时候我也进班。开始时是为了督促学生们养成习惯,后来也就习惯成自然了。
之所以这样做,并不是认为宿舍管理方面有什么问题,只是根据我的经验,我认为教室更适合学生午休。
宿舍管理员人手是有限的,但是学生宿舍却有很多。如果让学生们自我管理,他们常用的方法就是大声喊叫,似乎唯有如此,才能压制住那些从宿舍里传出来的说话声。这样以来,那些真正愿意休息的学生也失去了合适的环境。与其这样,还不如让他们在教室安静的睡会儿。
我们都知道“中午不睡,下午崩溃”的道理,如果午休时间学生没有充分的利用,那么他们要么会在其他时间继续休息,要么下午上课的时候就会无精打采,听课效果就没有保障。长此以往,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在教室午休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饭后的学生,不少人是不会立马就睡觉的,他们往往会看会儿书,或者写会儿作业,这样好像能够培养睡意,有助于睡眠一样。所谓,滴水穿石,日积月累,和那些在宿舍没有好好休息的学生相比,他们有更多的时间用来学习,学习的效果也会更好。
另外,如果哪段时间学生们表现良好,或者考试成绩有所提高,还可以破例让他们在非周三的时候回一次宿舍,作为对他们进步的一种肯定和鼓励。这个时候,学生们往往是比较满足的,因为他们和其他学生一样,也希望能够有放松的机会。这样也有助于学生们进一步提高。
当然,这也是利用了学生们的心理。有时候3+1要大于5-1。其实,这就是“朝三暮四”道理的体现。回宿舍休息本身就是学校的规定,属于他们的正当权益,只不过被我用其他理由给剥夺了,后来在他们满足了我提出的条件的情况下,再适当的给予他们些权益,失而复得的感觉,怎么会不美好?
不过,这种做法施行的前提是班主任在学生们心目中要有一定的权威。同时,要拿出充分的理由证明我们这样要求是正确的,是为了他们的切身利益考虑。要让学生们意识到,尽管没有回宿舍午休,似乎看起来是损失了一些东西,但是,实际上他们才是真正的获益者。
要知道,好心办坏事的现象屡见不鲜,所以,我们的好意要想让学生们接受,其前提就是要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