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由于时间仓促,只看了笑来老师的专栏里关于“为什么要写作?”的主题的第一篇文章,只整理了其中一部分。
这周看了结合读者问答后补充内容的完整版,内容很多,老师没有很清晰地分点叙述,加上是比较通俗的语言,中间部分有点对话的感觉,感觉有点凌乱,这周花时间再次补充整理一下。
笑来老师说,除了很多人说的必须学会写的理由,除了”内容创业“引起的理由,除了培根说的”读书使人完整,讨论使人完备,写作使人完善“之外,还有无数的理由去支撑这个结论:
为什么要写作?
根据笑来老师的说法,
第一,写作是”把自己的同一份时间重复销售很多很多次“的极少数选择之一,这是极大提高效率和影响力的事情,我们不应该拒绝。
写作可以让我们把同一段时间卖出很多次。
笑来老师讲了他当年之所以选择去新东方讲课的例子,因为那里有很大的课堂,当时一个班的人数有四五百人,甚至有一千二百人的会场,他觉得在那样的地方同时面对那么多人讲课,就相当于把自己的同一份时间销售了多次。
后面他选择出书也是出于这个理由,他认为,自己花费九个月的零散时间打磨出一本可以长销几十年的书,相当于把那九个月的零散时间拼起来卖了几百万次,他出版的第一本书的稿费现在还在银行里,一分钱没有动过,有一大笔“根本用不上”的钱,也是财富自由的核心标志之一。
第二,写作是与成长并联的事情。
即便写作本身没有”直接“帮我们实现财富自由,它给我们带来的成长也能"间接"地帮我们在实现财富自由的路上走很长的一段路。
(1)写作可以让我们看到自己进步的过程,让自己的成长有迹可循。笑来老师在专栏里曾经说过,值得我们去做的事情是:与成长并联的事情。
而写作是符合这个要求的:
对于同一个概念的反复打磨,对于同一件事件的不停思考,都会体现在我们写作的过程中。相当于我们把每一次的成长用文字固定了下来。
我们往往很容易忘记自己之前遇到过什么事情,思考过什么问题,但是如果我们当初选择用文字把它们记录下来的话,我们可以知道自己当时的想法,还可以看到自己这段时间内是否有更深入的思考。
(2)根据笑来老师的说法,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是把概念教给别人,而写作就可以说是实践这种想法的最佳途径。
因为把概念教给别人这个方法本身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原因在于在这个时代,每个人的时间和注意力都很宝贵,不一定有人愿意花那么多时间去听我们说话,而写作有两个好处:
第一,不需要依靠他人就可以独自完成”教别人“的流程,过程中还可以反复打磨。
第二,只要发了出去,会获得真实世界的反馈。如果我们能够做到坚持践行把概念教给别人的方法来学习,就会对自己的成长大有裨益,有利于我们在通往财富自由的路上走得更远。
第三,持续写作很可能是锻炼学习能力、锻炼思考能力、锻炼分析能力、锻炼沟通能力的最直接、最低成本的方式。
如果能写出大受欢迎的内容,一定是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出众的结果。在任何一个领域成功,思考能力、分析能力都是不可或缺的能力。
笑来老师说了国外的一项研究,大意是说:对于水平差不多的人来说,听课的时候只要记笔记,就会比不记笔记的同学有更好的学习效果。
即便你回去后没有看过一眼笔记,也比那些没有记笔记的人要强。
记录本身就能帮助我们理解并熟悉相关内容了。
笑来老师还讲了他在新东方教学时的例子,在新东方真正会学习的那些学生,会调动各种器官(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来记忆,他们的效率往往会比其它人好很多。
笑来老师在专栏里其实用了大量的篇幅来强调、鼓励我们思考和践行,践行写作,通过写作来促进思考。
有读者在留言区问道,他想写科普文章,不知道算不算写作。
笑来老师说,不用在意文章的形式,只要能够给他人带来帮助,并且让我们开始思考,就是值得写的文章。科普文章也是,如果要写科普文章,科普本身不是知识的简单堆砌。因为它需要我们能够深刻理解每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并且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逻辑清晰地将它展开。
所以最重要的是,你写作的时候是否有思考,又在多大程度上启动了思考。我觉得在起步阶段,哪怕是写读书笔记,分析作者的文章脉络,也可以,写自己的看法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