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在小孩在练习没有进行,虽然心里惦记着,但是行动跟不上。
(一)彼此的独一无二
早上八点起来到晚上10点半回家,陪儿子在外面玩了一天。
其实是要求无果反其道而行。
我对儿子说,你今天不玩够,不许回家。
果真,儿子在外面吃晚饭的时候,眼睛都迷迷糊糊的,身体也坐不住的靠在我身上。
结果一下地,他就强打着精神滑平衡自行车,风中身体也跟着晃悠,却脚下生风。
几分钟过后,他又把这觉打过去了,一天都没合眼。
在和其他小朋友玩追逐游戏的过程,他今天有两次跑过来抱住我的大腿,对其他小朋友说:这是我的妈妈。
我也顺势对他说:对,你是我独一无二的儿子,我是你独一无二的妈妈。
他听后幸福的玩去了。
(二)思考钱是啥?金钱是用来表达感谢的。
今天被儿子软磨硬泡的要求买《超级飞侠》里的金刚,我没答应。
但这拉锯战的过程确实让我心烦气躁,我多次转身叫停,他扯着我的衣服,哭着叫我别走。
我们前天约定好:一个月之内不能再买玩具了。
因为他一个星期之内买了四个玩具,每个玩了不到一天两天就扔到边上去了。
我不知道怎么跟他解释爱惜玩具,感恩尊重钱的来源。
脑海里突然出现《特别狠心,特别爱》这本书的封面。想起大学时贺老师教给我们说的一句万能话:我们家快没钱了。
我对儿子说:宝贝,咱们家快没钱了。我们怎么才能赚到钱买玩具呢?
你看爸爸挣钱不容易,天天加班。我们怎么样才能赚到钱和爸爸一起分担呢。
后来,他在路上捡到一张广告纸,逢人就说:这是钞票,一百块钱。
一直拿在手上,到哪都拿着。
正好他在大花坛上爬树的时候,被树杈勾住了裤子,旁边的叔叔帮他解开了。
他撕下半张钞票(广告纸),递给了叔叔。
我会意的说:浩林,你这是在对叔叔表示感谢。
孩子真的是比我们更懂金钱的用途。
(三)边界感
今天看到有个妈妈面对孩子不断哭泣,手足无措的样子。
对两岁多的孩子说:谁叫你不够高,爬不上树。你能怪谁?
孩子一直哭,让爸爸抱着上树。
妈妈拦住爸爸,手指着孩子说:你不听话,还有理由哭,还要爸爸抱?谁也不要理你。
爸爸也不知所措,不由自主的伸出手指,指责孩子:你看你还哭,是个男子汉别哭。
我感到这对妈妈爸爸的无助,试图通过愤怒缓解焦虑。
也感到孩子被指责被孤立,我好想去抱抱他。
可是我想我该放下拯救者的心态,我一时的干预做不了长期的跟踪。反而会适得其反让孩子产生对家的离心力。
再说,天底下没有完美的父母,谁都会有失控的时候。
其实父亲做的还是可以的,至少没有和母亲互相拆台。父母亲的步调一致,往往比育儿冲突中引发夫妻间的矛盾更重要。
他们走后我在思考,这种情形如果用一种形状来表达的话或许是被挤压的圆型。
但是行为这模式会随时有动态变化的,它的形状会自动调节。
如果我去哄这个孩子,劝诫他的父母。我的行为可能就像一把刀,破坏了他们之间的生态平衡。
让父母在孩子面前失去向心力,孩子会在家庭冲突中寄希望于外界的拯救。
我们的学习应该内化,对他人保有尊重生命体验的慈悲。
(四)没有满分的自己,没有满分的原生家庭。
试着回想一下,从小到大的考试,是不是没有人能够次次满分?
假如把原生家庭比作试卷,应该没有父母答满分。
请记住我们都是凡人,父母也是。
跳到更高的纬度来讲:凡事我都是那个因,我想要闯关,所以父母不惜以可能被我们怨恨的代价来帮我们设置关卡。
我们选择的父母,投奔他们来世上得以肉身修炼功课。
唯有感恩之情报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