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回来弄啥呢?不想放家里,就赶紧带走,以后都不要再带回来!”
我还没来得及下车,就听见老丈人在那里抱怨,话里面充斥着不乐意。
瞅着他那板着一幅想要揍我的脸,吓得我都不敢从车里下来。
因为挂念女儿,原本打算放她在老家住几天的我,在去洛阳的半路上改变了主意,又掉头回到县城打算把她带到洛阳,放在自己身边。
当然不是因为对老丈人和丈母娘不放心,主要我变成了“女儿控”,想着好几天见不着女儿,心里面就莫名其妙的慌。
另外,担心她晚上大哭大闹,到时候再后悔没有把她接走就来不及了。
(注:女儿两岁半还没有一晚上离开过我和她妈妈)
在返程的路上,我就担心老丈人和丈母娘会对我这种行为不满。
和老婆再三的沟通后,我才下定决心回来把女儿带走。
但万万没想到到老丈人没见到我面(我还在车里)就劈头盖脸一顿臭骂。
下车后,丈母娘也在那里不停地重复:“哎呀,齐齐都不想去,你们这还非得叫去,在家里玩得多开心!”
我有那么一会儿,是认为自己太过自私了。
不考虑齐齐的感受,不考虑老丈人和丈母娘的感受,非要把女儿放在自己身边。
但是,终究还是年轻了,听他们在那里不停地抱怨,我心里的无明业火也在熊熊燃烧,不一会儿就控制不住,于是起身自己开车就走。
想一想,真是气!
开车跑70里地回我老家,去我奶奶家地亲手扒的红薯,送给老丈人尽孝心,结果老丈人不领情地说“那是品种红薯,不好吃!”
多少年没干农活的我,光着膀子硬是吭哧吭哧地帮老丈人家锄了两块地,结果手指头都磨肿了。
可到最后呢?因为我回来接女儿,还是被各种“教育”。
自从昨天下午在老丈人家被“教育”之后,我的心态就炸裂了。
这种炸裂的状态一直持续到现在,迟迟不肯退去。
这期间,内心一直盘旋着一个问题——“究竟是女婿难做,还是儿媳难做?”
就我们家的情况来看,都挺难做。
我父母与我老婆格格不入,我老婆父母与我也处境艰难。
这其中的缘故可以套用我老婆她姐对我们说的话就是:“谁叫你们家娃姓马不姓张?”
话糙理不糙!
的确如此。
我老婆和她姐相差两岁,但父母对待她们的态度不大相同。
因为我老婆是嫁出去的女儿(也许在父母眼里就是泼出去的水),而我老婆她姐找的是上门女婿,因此有权继承家里的财产,也意味着在家里有更多的话语权,父母对她格外用心的照顾。
这种关系非常微妙。
换句话说,我们家女儿叫我老婆她姐“姨姨”,我老婆她姐家女儿叫我老婆“姑姑”。
这种微妙的关系,有时候真叫人困惑,不知道是哪一个“聪明”的先生想出来的这“歪”招。
有了这一层称呼的区别,就知道地位的区别。
显然,在我老婆她父母的眼里,我老婆她姐姐的地位是第一,下来才是她。
这可能和我家的情况正好相反。
我作为长子,应该照顾小我十一岁的妹妹,这在我父母和我妹妹的眼里,这是做哥哥的本分,是理所应当的。
我妈妈经常给我妹妹灌输一个严重的错误——要是没有我们了,你作为哥哥,就应该你管!
我有时候在想,这都教育的什么给什么啊。
我妹妹作为小的一个,完全没有意识来帮她哥哥做点什么。
你比如说,让我妈妈来帮我带孩子,结果我妹妹哭诉说人家在三门峡上高中就没人管了。
有时候,我觉得非常的生气。
我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妈妈生下了我妹,于是我以后的假期除了写作业、做饭、做农活,就是照看我妹妹。
而我妹妹已经上高中了,可在我父母眼中还是一个没长大的孩子。
再说回到我老婆这边。
我老婆姓张,是嫁到我们家的,因此我父母看待她的眼光和我绝不可能一样。
仔细的想一想,问题的根源不难找出。
我作为我父母的儿子,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相处的时间已经28年多了。
这期间有温馨快乐,也有矛盾冲突,但时间可以冲刷掉那些不愉快的经历。
而我老婆作为我父母的儿媳妇,就没那么幸运了,因为他们相处的时间加起来也不足一个月。
所以一旦意见发生冲突,他们之间很容易产生隔阂。
而原本作为中间人来调和的我,又欠缺处理纠纷的能力,有时候反而会再加一把火,让矛盾进一步扩大。
以前,我不理解为什么婆媳关系会那么紧张。
当我体会了做一个女婿的难处后,我才恍然大悟。
这一切的根源就在于“我姓马,而我老婆姓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