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上一直下着雨,深圳今年的暖意来得稍晚,我不禁有些不适应。早几年的日子,此时外面的烈日早已开始烘烤着大地,全身不得不因此而“热烈”起来,我也就窝在家里闭门不出,以咖啡和面包续日,咖啡也从来只喝美式,一是制作起来简单,不会耽误我太多发呆的时间,二是苦涩的味道总告诫着我,不出门就不会有危险。
其实我是会做饭的,除了写作以外,就是烹饪可以带给我极大的乐趣,有朋友来家里做客,我也常会做一桌可口的饭菜来招待。只是常常静坐下来,便也不会刻意去寻找其他乐趣,外卖就成了首选。
距离下午的飞机起飞还有5个小时,我提前出门来到了常去的那家书店。书店的藏书不多,分类却十分细致。最吸引我的是里面有一个庞大的供读者阅读闲坐的地方,还有免费的咖啡饮料可以自取。这个地方是我出门的首选,也几乎成了唯一。在网上买书还是有很多内容方面的顾虑,比如这本书名字吸引人,但内容却是一锅没炖熟的烂鸡汤,所以我总是先来这家书店搜索一番,罗列出我要购买的书单,再回家去网上下单,着实能省下不少钱。
我寻了一个偏偏角角的位置坐下,拿出电脑准备继续未完成的稿子。除了和两个挚友聊天,写作是我释放的另一个通道,说是释放,谁还不是为了生存。生存,生活,存活。
我什么都写,剧本,小说,广告,只要你找我,给钱,我就写,你不满意,我也愿意改到你满意为止,我只有一个要求,签合同时要注明:一周内结清稿酬。攒钱是我毕生之癖好。
书店里的人来来往往,即算今天是周二,仍是络绎不绝。我有时会猜测,他们是做什么工作的呢?除去带孩子的年轻爸妈和来这里避雨的人,还有像我这般没地可去愿去的人,其他人又是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出现在这里呢?环顾一周,今天书店里也没有读书签售活动,他们也像我一样吗?
多年之后我才知道,他们当然不和我一样,只是和我类似罢了。
育儿类书籍的书架旁,一位年轻的妈妈站在那里,一只手托着一本书在看,另一只手推着一个婴儿车来回摇晃,婴儿在里面熟睡,很香甜。我好奇,为什么那位年轻的妈妈就可以这么专心,一点儿也不担心自己的孩子突然被抱走?视线再往右,一位身穿红色连衣裙的女孩儿在职场书籍的书架前来回穿梭,像是在寻找一个问题的答案,那个答案就在这里不在别处,今天要找到。
这里好有意思,也许你在你喜欢的类型的书架前就能遇到同喜好的人,如果幸运的话,你们都在找同一本书,那你一定要想方设法的留下他的联系方式,和他吃饭聊天,聊天吃饭,你一定能发现许多许多新的未知。
此时,在我左前方的书架前站着一个女孩儿,斜对着我,我只能看见她的右侧脸。她低着头,专心翻看手里的书。那个地方我再清楚不过了,我时常也会站在那里挑选,不过我一般只看目录,那一整排都是文学类的书。我喜欢的作家,像俄国的茨威格、普希金、屠格涅夫,中国的王安忆、莫言,他们的书也都摆放在这个位置。
那个女孩儿上身穿着一件格格样式的粉红色休闲衬衣,下穿牛仔短裤,一个金色小包斜跨在身上,脚上那双无比干净的白运动鞋也十分抢眼。地下还放着一个手提袋,像是刚从附近的商场购物出来。我私心想,如果她不是购物完顺便路过书店,那该多好啊。
除了不时翻书的动作,她站在那里一动不动,我羡慕她的专注力,好像已经通过那本装帧优良的纸张进到了里面的世界,像我,在家里工作时,只有把窗帘全部拉上才能安心写作,否则就算是窗户外一点光的渗入,都会使我不安。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我再仔细一看,她手上拿的那本书是《斯通纳》,我也读过,曾感叹是那年读过的最打动人的一本书。不知道此刻,是不是也打动了这个女孩儿。起码从她读书时仔细的样子和翻书的动作,我觉得是的。
继母来信息给我,“小至,到机场了吗?”“还没,还有4个小时。”我回复道。从昨晚开始,继母的信息就没停过,还有当年她和我父亲结婚时带来的儿子林峰。
林峰说,“哥,爸爸他还是想见你。你就真的不愿意满足他吗?他只憋着这一口气了。”从来往的信息里得知,他已经快不行了,或者说,如果我不存在,他已经不行了。当然我是猜的。他过得不好的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我,这么多年过去了,我还是无法原谅他,尽管他是我的父亲。
我抬头看到那个女孩儿还是原样低头矗立在那儿,专心阅读《斯通纳》。斯通纳不过是一个再也平常不过的大学老师,一辈子就一直在那所大学里待着,而且没有什么学术上的成就,最后也只是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糟老头子。
在描写斯通纳女儿的婚礼时,作者写道:“结婚前五天,日本轰炸了珍珠港。斯通纳怀着以前从未有过的五味杂陈的心情看着婚礼……他觉得这(战争)是一种公共悲剧的力量,一种恐怖,一种如此无所不在的仇恨,连私人悲剧和个体不幸都被转移成另一种生存状态……”
但是紧接着,作者笔锋一转:“他怀着一种几乎毫无个人感情色彩的怜悯,看着这场伤感的小小的结婚仪式,而且奇怪地被女儿脸上那消极、漠然的美,被这个年轻人脸上闷闷不乐的绝望打动了。”
于我,经历的却截然相反。
我5岁那年,母亲被查出胃癌住进了医院,这不是什么小病,在当时的年代意味着直接被判处了死刑。我趴在母亲病床前,看着化疗过后的母亲憔悴不已脸色苍白,只能通过手臂上残存的温度来感受病房里的爱。我哪里能知道胃癌是什么,我就坐在母亲旁边给她讲今天在学前班老师给我讲的故事。故事是什么我今天完全忘掉了,但是当时母亲看我的眼神我永远忘不掉,她一直盯着我,像是要看到心里似的。我打趣的跟她说,“妈妈,你要专心听故事,不要看我。你不是老和我说吗?闭上眼睛听故事才好听啊。妈妈你闭上眼睛嘛,小至给你讲故事啊。”
那段时间,我白天从学前班下学后,爷爷或者奶奶就会接上我去医院看妈妈,直到妈妈吃了晚饭,我给妈妈讲完学校的事情之后再回家。我当然想和妈妈睡,也想让妈妈给我讲故事听,但是爷爷奶奶不允许,说这样妈妈的病好的慢,妈妈不能一直被打扰。我就乖乖地回家睡觉了。
好几个晚上,我都看到刘芳阿姨在我家和爸爸谈工作到很晚很晚,爸爸总是先哄我入睡,他也不给我讲故事,他讲得不好,没有妈妈讲得好,哄完我他就继续工作去了。有一天,刘芳阿姨在我家里给我做了一顿特别好吃的饭菜,真的是我吃过最好吃的,比妈妈做的还好吃。吃完后,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特别想见妈妈,我就吵着嚷着让爸爸送我去医院,我一直哭,爸爸没办法就送我去了。
我趴在床边,妈妈握着我的手,“妈妈你怎么哭了呢?是妈妈不开心吗?是护士姐姐打针太疼了吗?”我边问妈妈,边帮妈妈擦拭眼泪。
“不是啊,是妈妈看到你开心啊。”妈妈断断续续地说,每说一个字都很痛苦,但她仍尽力把笑容展示给我。听到妈妈很开心,我就特别想讲故事给妈妈听,妈妈闭上了眼睛,表示我可以开始讲故事了。
“妈妈,今天我没有去学前班,因为今天是周末,但是今天很开心,晚上刘芳阿姨在家里给我做了好多好多特别好吃的饭菜,有鱼,有虾,有鸡蛋,有大白菜,好好吃啊,小至全给吃光了,等妈妈回到家后,我也要妈妈给我做好吃的……”
话还没说完,好几个医生和护士突然闯了进来,先把我抱了出去,随后关上了病房的门。后来,再后来,我只知道我再也没见过妈妈,也没法见了。
原来那是死亡。
女孩儿换了一个位置,到旁边咖啡区的卡座坐下,多了一杯咖啡,桌上的还是那本书。
斯通纳也有一段婚外情,我承认我觉得作者把这段感情写得太美了,尤其是在度假村里独处的时光,甚至带有肥皂剧式的庸俗桥段。但看完全书之后,我打消了这个疑虑。如果把一个人的一生浓缩成一本书或一部电影,里面总会有一些片段看起来像是经过刻意加工过的,像是对戏剧表演的粗糙模拟。但是艺术和生活其实一直是互动的,艺术在模仿生活,生活里的人也一直在模仿艺术。试图全面避免“庸俗桥段”的做法也许恰恰是一种不自然的呈现。从这个角度讲,《斯通纳》是一本真实得可怕的书——透过纸张,我仿佛可以看见一张长满细小汗毛、络腮胡子和青筋毕露的脸。
正是这种真实使得《斯通纳》不完全是一本关于失败的书,因为真实的人生不可能在任何时刻都是一败涂地的。严格来讲,斯通纳的人生是成功的,出身卑微的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名大学教师,妻子也是自己一见钟情的对象,甚至在结婚之后,他还能拥有一份爱情。只是作者冷静而精准地剖析了这份看似光鲜的履历表背后真实的心理历程,读者才会坠入一片情感的荒原,感受不到饱满的温情——那种温情往往是靠通俗文学、电影或商业广告堆砌出来的。
妈妈去世后的第三年,刘芳阿姨正式入住我们家。随她而来的,还有一个比我小一岁的弟弟,林峰。家里本来就不大,再添一口人怎么住就成了问题。一共三个房间,主卧是爸爸妈妈住,另一个比较大的房间是我的卧室,还有一个小一些的之前被改造成了书房,爷爷奶奶不和我们住。
我爸跟我商量,“小至,你看,林峰是你的弟弟,哥哥是不是应该让着弟弟啊?他刚来我们家,你就把你的房间让给弟弟住好不好啊?让他也感受到我们家庭的温暖。”
我当然是不同意的。我已经8岁了,有了明确的地位意识,再说,我还没有打算认她成为我的妈妈。现在不打算,未来也不打算。
我妈妈只有一个,她已经死了。
我爸继续说,“这样吧,就让他先住一个月,爸爸在这一个月里,把书房给你改造的漂漂亮亮的,你不是也正好喜欢读书嘛,爸爸再给你添置一些新书,换新床,新书包,如果一个月后,你还想换回来,那咱们再换,怎么样?”
我显然是被说服了,他毕竟是我爸爸。
这两年我喜欢上了读书,我不认识字,上小学后正好开始学拼音,在这些陌生的书上识字就成了我的第一大乐趣,经常就在书房里趴在地上抱着书就睡着了,一睡就是一整个晚上,我还奇怪,爸爸怎么总是发现不了我呢?
爸爸,毕竟是爸爸。他还是骗了我。
一个月后,书房里的布置原封未动,书也还是那些书,我哪能读的懂。床倒是多了一张,可笑的是,白天我需要把它折叠起来才能留出走动的位置。
我试图和爸爸争论,“为什么不遵守诺言?”
爸爸说,“爸爸太忙了,以后一定会给你重新布置的啊。”
他这样一说,就是好些年。冬天的书房真是冷,没有暖气,我穿着厚重的棉衣棉裤睡了一整个冬天,爸爸一点也不知道。
我再长大一点,身子也长了,那张折叠床也容不下我了。我只好搬去爷爷奶奶那里,上学起居一日三餐,都在那里解决。
我感觉,至此我也死了。
我看到女孩儿喝了一口咖啡,好像是过于专注,咖啡滴在自己的格格状衬衫上,她从挎包里取出纸巾赶紧擦,好像没能擦掉,因为我看见她唉声叹气了一声。再然后,她又拿起《斯通纳》来读。
斯通纳的生活中的确也出现过某些美好的事情,但最后却都以悲惨收场。他很享受指导学生的滋味,可自己的教学生涯却遭到恶毒的系主任的扼杀。他恋爱了,结婚了,可是不出一个月就意识到夫妻关系很失败。他疼爱女儿,可是后者却转而逃避自己。一段婚外情让他尝到了猝不及防的新生活,可是最后却发现这份爱情脆弱不敌外界的纷扰,就像学院不敌世俗世界。年届42岁的时候,他开始沉思,“往前,看不到任何自己渴望享受的东西,往后,看不到任何值得费心记住的事物。”
无论这本小说在美国的接受如何冷淡,我不同意这部小说属于轻量级的评价,我也不会说它多么伟大。我觉得还是作者威廉斯本人说得正确:这是一部有分量的好小说。它是好,而且有着可观的实质性内容,严肃性,以及心中可以回味的余韵。
再后来,爷爷奶奶相继去世,我考上了外省的大学。至此离家,再无牵挂,从没有回去过,只是电话里还保持着联系。
两个月前,继母发信息告诉我,我爸也病了,医生说,也只是这几个月的时间了。他没有想到,继母也没有想到。
我知道其实这些年他也挺不容易,身边的亲人一个个离开,他就算再强大也抵不过亲人离开后所产生的悲凉和孤独。他是男人不错,男人也是人,是人就会软弱。
他也不断的发信息给我,为自己之前的过错而忏悔不已。他说着,我就静静看着手机屏幕前的那些大段大段的文字。起初我还以为他是怕没人养老,后来一想林峰对待他可也不错,除了我以外,林峰得“爸爸”叫起来可亲切得多。他不享受吗?
后来我渐渐地从发小的口里得知,我爸过得也不好。林峰整日围在我爸面前,也只是为了在他临死前,能在起草好的遗嘱上签字,证明他死后所有财产归刘芳所有,与小至无关。
我不回去,我爸就绝不签这个字。
我又想起斯通纳。他太善良了,觉得自己的退守就能换来小小园地的和谐。他努力想与劳曼克斯寻求和解,即使劳曼克斯故意刁难他;他在婚外情发生后不敢辞职,即使妻子嘲讽他;他本来想坚持不退休,但当发现身体患癌症后还是退休了。世界是险恶的,会将他的精神碾碎。
就像他的挚友马斯特思评价的“你觉得这里有某种东西值得去寻找,其实,在这个世界上,你很快就会明白。你同样因为失败而与世隔绝;你不会跟这个世界拼搏。你会任由这个世界吃掉你,再把你吐出来,你还躺在这里纳闷,到底做错了什么。因为你总是对这个世界有所期待,而它没有那个东西,它也不希望如此。你无法面对它们,你又不会与它们搏斗;因为你太弱了,你又太固执了,你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安身之地”。可斯通纳的内心多么强大啊,为了保护这片园地,他可以忍受一切屈辱。他退回来了,但他的坚持不变。
斯通纳的勇气是内化的,是一直在燃烧的,自始至终贯穿在他的坚持中。只有维护好这片园地的安全,生活才能带给他善意和满足。他在接触文学的第一天,就明白自己生命的价值维系在什么地方,并愿意毕生都维护这片园地的价值。他在临终时终于认识到他曾担心的一切是多么无意义,只有他珍视的那个园地才是永久的,他将自己的一部分永远留在了书里,这是他最精心写就的,是对这个园地的全部告慰和礼赞。他在这里真的快乐过,和外部世界里涌满无助的他完全不同。
我再抬头看那个女孩儿,她已经离开了,咖啡杯还在桌子上,应该刚走不远,我站起身想要追上她,去寻找斯通纳在她心里的位置。可一想,我还得赶飞机去见父亲最后一眼,就还是算了。
也许下一次我再回到这里时,还会有人拿起那本《斯通纳》。
我决定好了,我签这个字,然后陪他最后一程。
我想起梵高给弟弟提奥的信中说,“我的内心从未改变...对于我所坚持、信仰和热爱的,我依然一味地坚持、信仰和热爱。获得安宁与抚慰依然是终极目的,追求真理还是终极途径,伤痛也依然是获得救赎的终极情感”。
这是艺术家的品格和素养,他们知道自己所追寻的,哪怕粉身碎骨,哪怕在外表上只是庸碌之人,可庸碌是他们的保护色,是他们维护艺术生命的屏障。在一场“失败”的人生之下,充满着对艺术不竭渴求的心灵。
斯通纳就是这样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里的小说家贝戈特去世时评价道,“所有这些在现时生活中没有得到认可的义务似乎属于一个不同的,建筑在仁慈、认真、奉献之上的世界,一个与当今世界截然不同的世界,我们这个不同的世界出来再出生在当今的世界,也许在回到那个世界之前,还会在那些陌生的律法影响下生活,我们服从那些律法,因为我们的心还受着它们的熏陶,但并不知道谁创立了这些律法——深刻的智力活动使人接近这些律法,而只有——说不定还不止呢——愚蠢的人才看不到它们”。
只有他们才能听懂艺术的金石之声,他们的去世是回到那个“建筑在仁慈、认真、奉献之上的世界”,而在生活中,即使他们不知道,他们也依然会“在陌生的律法影响下生活”,这律法就是艺术的坚忍和自律,至臻完美的境界。
《斯通纳》写得精准、克制,将无尽之意留在小说之外,让斯通纳成为一个沉默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