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之一的《紫钗记》,是他的早期作品。当时他接连四次春试不售,自信心饱受摧残,却能顽强地挺了过来,仍然饱有剑魄琴心的浪漫情怀,这都有赖于他初试啼声的这部戏。
《紫钗记》原名《紫箫记》,取材于唐传奇《霍小玉传》。这是唐人传奇里最悲情的故事之一。
唐人蒋防的传奇小说《霍小玉传》里,开篇洋洋洒洒介绍的不是女主霍小玉,而是李益,那个还未见面,就已经彼此在心里记挂的人。
据《唐才子传》记载,李益与李贺齐名,以边塞诗著世,擅长绝句,尤工七绝。在他赴长安参加科考前,诗歌每每是墨迹未干,长安教坊乐工就千方百计求来,谱上曲子当作流行歌曲唱,《早行》、《征人歌》、《夜上受降城闻笛》等诗更是被歌姬绘在屏帏上,视为珍品。
霍小玉的母亲郑净持,本是唐玄宗时霍王爷家的歌舞妓,因容貌秀美被霍王爷纳为侍妾。就在郑净持身怀六甲之时,“安史之乱”爆发,霍王爷战死,母女俩流落民间。
时光荏苒,转眼小玉十六岁了,长得明丽可人,通诗文、善歌舞,为了维持生活,只能干歌舞妓这个行当,卖艺不卖身,这种人叫“清倌人”。霍小玉才貌俱佳,在当时的长安教坊、大唐西市,可谓当家花旦,颇有盛誉。
霍小玉在饮宴间经常会唱到李益的诗,特别是那句“ 开帘风动竹,疑似故人来 ”,她最为喜欢,更被她演绎的风情万种。慢慢的,大家都知道霍小玉唱李十郎(李益行十,人称十郎)诗词,那可是尽得其中三昧。再后来,连母亲郑氏也看出女儿对这个李益有些意思,就请求媒婆鲍十一娘引着李益来见女儿。
李益知道霍小玉,是因为鲍十一娘说她“ 资质秾艳,一生未见,高情逸态,事事过人,音乐诗书,无不通解。”
二人初次见面,命中注定是金风玉露一相逢,胜却人间无数。小玉是女儿家的矜持,十郎如见天人,顿觉室内光华飞流,他起身就拜,开口便言,“ 小娘子爱才,鄙夫重色,两好相映,才貌相兼 ”。
小玉因为一首诗而爱上一个人,进而以身相许,这样的开端就让人隐隐的担忧。她想象中的爱情,应是天可变情不绝的神话,一尘不染,无畏无惧。她自认为想象变成了现实,就一头扎了进去,全心全意地连自己都已忘记。
其实李益的一句赞美,就悲剧地注定了二人的命运。本是两个世界的人,很难真正走到一起。小玉要托付的,是她的一生,而李益要打发的,只是一段无聊的时光。
尽管爱得一塌糊涂,小玉还是残留一丝清醒的。情最浓时,她低泣着,“ 我的身份,自知配不上你。你只是爱慕我青春欢畅的时辰,待年老色衰,不会爱我苍老的脸上的皱纹的,我会像失去大树的藤萝,像秋天被弃置的扇子,无依无靠。”
李益把小玉搂紧,“ 很长时间以来,我就想找你这样一个佳偶,如今我找到了,即便粉骨碎身,我也不会舍弃你。”他才思敏捷,落笔成文,把当时的山盟海誓立字为据。
此后,他们相亲相爱,神仙眷侣。
两年后的春天,李益被授予任县主簿。小玉心里的离愁和隐忧,如窗外墙角的小草一般疯长着。未来的日子笼罩了浓密的雾,她握不住也看不清。几番思量,那点卑微无助的凄凉,小心翼翼地化成了无望,她知道这一别,山高水长,天各一方,后会无期。
“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李白的《春思》正是小玉此时此刻的写照。她说,“ 十郎才名远扬,仕途顺畅,定会佳偶天成,但那绝对不是我。我只有一个小小的心愿,郎君今年二十二岁,距壮室之秋还有八年,我只要这八年恩爱的日子,此后你去选名门结秦晋,我断发缁衣入空门,从此两不相系。”
这完全不像是一个十八岁姑娘说的话。其实无论是曾经的王府,还是现在的烟花地,小玉的生存环境都不单纯,她应该是见惯了行行色色的人,也长袖善舞有应付的手段,但她对李益只选择了无条件的爱,其他都无暇顾及。
李益也被小玉的痴情感动,他发自肺腑地说,“ 玉妹妹,我眼里心里,心心念念的都是你啊!我能想到的最浪漫的事就是与你一起慢慢变老,当你老了,我会爱你虔诚的灵魂,日月为证,生死不弃,绝无两意。到八月份,我一定把你接过去,相信我。”
信或者不信,舍还是不舍,于小玉而言都没有什么区别,李益必须得走,他来长安城里待了两年,为的就是这一天,荣耀还乡,打马上任。
家里人也在等着他回去,并且替他和表妹卢氏订了婚约。面对重礼重名重面子的家庭,还有严厉专断的母亲,李益怯懦地连小玉的名字也没有提。
这份情,从一开始就不平等。李益只是想赴一场风花雪月的约会,想找的是异乡相伴的红颜,打发漫长的寂寞时光。而小玉全心等待的,是她生命里唯一的爱,炽热的光。
卢氏女是名门望族,嫁聘的彩礼在百万之数,李益家贫,还得去亲朋家借贷,他以此为借口请假出来,在外一年多的时间,没有去看小玉,反而嘱托朋友,不要把他的行踪告诉小玉。他背弃盟约,自知羞愧,不敢再见小玉,也想籍此断绝小玉的希望。
而另一边,小玉四处打听,甚至占卜问卦,她一定要见到李益,一定要当面问一个为什么。女人就是这样的傻,拼了所有只不过问一个为什么,她知道答案不会是她期待的,可就是不肯死心。
小玉所有的钱财,包括衣服和珍宝,都因为打听寻找李益而散尽了,最后连父亲留给她行及笄之礼用的紫玉钗,都要拿去变卖,以至于连当年打造这支钗的皇家老玉工看了,都忍不住老泪纵横。
大唐是有几分豪气的,有这样的女子,自然会有出手相助的男子,他连姓名都不肯留下,只是让故事绝处逢生,有了侠义的温暖,书里只说侠者系一黄衫客。
黄衫客把李益骗到了小玉面前。小玉看着这个她朝思暮想爱极恨极的人,忽然攒了无数的话却一句也说不上来,她背过身去哭泣,时而回头看李益,回忆排山倒海漫过这里简单而熟悉的一切,时光透析出岁月的脉络,却和今天的人,再也无法重叠。
小玉端起一杯酒,倒在地上,紧握李益手臂道:“ 我为女子,薄命如斯,是丈夫负心若此!韶颜稚齿,饮恨而终。慈母在堂,不能供养。绮罗弦管,从此永休。徵痛黄泉,皆君所致。李君李君,今当永诀!我死之后,必为厉鬼,使君妻妾,终日不安!”
说了这些话后,小玉便香消玉殒,从此天人两隔。
后来果然经常发生一些异事,李益精神恍惚间,常看到有男子模样的人和卢氏来往,误以为卢氏有私情,常常打骂卢氏。唐代《才子传》中也说:“ 益少有僻疾,多猜忌,防闲妻妾,过为苛酷,有散灰扃户之谈,时称为‘妒痴尚书李十郎’ ”。
李益的妻妾们又有什么错呢,小玉诅咒她们,只能说是时代的烙印,男权社会里,虽错在男人,但小玉无能为力,她只能迁怒那些和她一样柔弱的无辜的女子,让她们无端承受痛苦,哎!女人何苦为难女人啊。亦或是小玉还是爱着她的十郎,虽然决绝,但仍本能地选择保全他。
李益后来有诗云,“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经历了如此的生离死别,他一定也被震撼了吧,无数个不眠之夜,他会不会拷问自己的内心,他当时的负心寡情,真的值得吗?
也许小玉泉下有知,也有可能会原谅他吧。无他,我们这样想,只是希望每一个爱情都有美好的回忆可以触摸,不管是缘是怨,既已放下,便了无牵挂。
电影《少年派》里有句台词:“人生到头来就是不断地放下,但遗憾的是,我们却来不及好好告别。”不管是怎样的关系,决定结束时,一定要好好告别,对自己,对他人,都是一种尊重。而有些人,打定主意不告别,也许是因为,在他们的内心深处,那种关系,从来就没有开始过,他们一直在逃避的不只是别人,更是怯懦的自己。
李益欠小玉的就是这场真正的告别。尽管无限凄凉,无限愧疚,但必须面对,只有告别后,才能重新开始,才有可能“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上面大抵是唐传奇《霍小玉传》里的故事,汤显祖的《紫钗记》并没有拘泥于原著,而是随意生发出去,表达自己和当代人对友情、爱情、仕途的一种带有浪漫色彩的憧憬,把它改编成了同情迟暮美人、颂扬青春热情的一首风格杂驳的诗剧。
《紫钗记》里,把李益的品格塑造得完全对得起小玉的那份痴爱了。婚后不久,小玉把相守八年的计划告诉李益,他当即信誓旦旦要相爱到白头。之后,李益到边疆任职,完全陷入了对妻子的如醉如狂的思念。一直到三年后,他们终于团圆,似乎未来的岁月里,再也没有什么能把他们分开了。
大团圆啊,这也许是大多数人期待的结局,但并非最好的结果。唐传奇里霍小玉和李益的悲剧结局更能对我们有所启迪。作为观众我们能对书中人物的痛苦和煎熬感同身受,能与他们的心路历程产生共鸣,而这种共鸣可以让我们获得一种情感与精神上的释放和净化,获得一种新的见解或智慧,会对生命的意义有新的认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