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件
皮蛋先生:“儿子去哪了?
我答:“去空调房吹空调去了”
皮蛋先生:“给他穿衣服没有”
我:“你很担心他受凉”,我感觉到了负面情绪,我故作镇定地说。
皮蛋先生:“问你给他穿衣服没有,你直接说有还是没有不就行了么?”他的音调变大,我感受到了他的情绪。
我:“你是不相信我给他穿了衣服,所以你才问啊。”我的音调也变大,负面情绪同步飙升。
皮蛋先生:“穿了,你就直接说穿了啊,干嘛要问我是不是担心他受凉。小孩子贪玩打赤膊很正常,但是在空调房就不行啊。”我感受到了皮蛋先生的埋怨和怒气。
我觉察到对话失控,这时候正好妈妈进来我的房间,我挂了电话。
直接挂机,可能会让皮蛋先生的更恼怒,这也的确不是一个好习惯。但是我就习惯地做了,这或许是我逃避冲突、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
二、觉察
生活中一句最简单的话都能引起两口子的争吵,因为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情背后都隐藏了彼此的个人议题。而我们都没有管理好自己的议题,反而去强行干涉他人的议题。
儿子自出生以后的衣食住行都是我在照顾,我认为我可以照顾好孩子,并且没有人比我更能照顾好孩子。皮蛋先生担忧孩子的饮食起居,时常会问起孩子相关的琐事,并且时不时地给予建议。对此,我极不耐烦,因为我感受到了自己的不被信任和被否定。他不放心我可以把事情做好,似乎也觉得我做不好。
这种感觉激活了我的潜意识里的自我否定,让我想起了小时候不被父母认可和信任,似乎是父母觉得我比不过他人,不相信我可以和他人一样优秀,甚至超过他人。
最近总想买本曾奇峰老师的精神分析的书籍来看,我想更多地了解自己,把自己的潜意识意识化,增强自己内在力量。
如果我当时换种表达方式,可能会更好。我可以说:“孩子衣服穿着的。当听到你问起孩子是否穿衣服的时候,我感觉很难过,听起来你并不相信我已经给孩子穿好了衣服,我希望你能给我更多的信任,相信我可以照顾好孩子的日常起居。”、
行动:曾奇峰老师的三本书加入书单。看完手上的“短焦技术”书籍,就开始看曾老师的书。
三、后记
而皮蛋先生,我感受到了他满满的控制欲。他希望我能按照他想要的模式来回答,否则他就会不开心。这像极了他父母平时在家对小孩子的样子。这是他的个人议题,我不会去干涉。忠心希望,未来有一天他也能觉察到自己的需要,而他自己就可以满足自己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