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翻看前两天的跑步记录,已经连续7天晨跑了。今天要不要跑?
先问问自己身体的感受,没有疲惫感。估计也是前天、昨天下午都有午睡且一个半时长的补偿。那就去跑吧。
依旧是下楼前做热身,并且小跑了一段。在起步记录的时候,心率已经达到了110次/分钟,可以跟上175步/分钟的节奏。
跑1公里的时候,路过了一个烧烤摊。看招牌是海鲜烧烤。
为什么要说它呢,因为每次路过的时候,都有食客大声讲话。大清早路上行人车辆很少,猛然听到这么大的说话声,还以为谁在吵架。
这次,我好奇探头,透过路边栅栏朝里望,原来是有两三桌的人在喝酒聊天儿。一看架势,喝的东倒西歪,显然是前一天晚上喝到现在的架势。
不禁为他们的身体担忧,熬夜伤身,我们都知道的道理,却依然有人置若罔闻。也为他们这种情绪宣泄的方式感到心疼。人没有目标和方向,就会沉醉于感官刺激。痛苦的宣泄也只能靠酒精麻醉。
跑了几步后又看见。空旷的马路边有三位年轻的身影在路边讲话。一位穿着白T恤的、瘦瘦高高的男孩子坐在行人道旁边的石墩上,一言不发,低头看手机。他身边还蹲着一个穿黑T恤的女孩子。
女孩子的左手边,挨着道沿,是一扎着马尾辫的女孩子,她坐在电动车上,一只脚撑地,神情平和地望着蹲着的女孩。
这时候蹲下的女孩晃晃悠悠站了起来,伏在骑电动车的那个女孩耳边笑嘻嘻地说了几句话。女孩也笑了。
我跑过他们身边,瞄了一眼,看到这个女孩满脸通红,估计是喝多了。或许,是这个男孩子把她的闺蜜叫来了帮忙。或许她们要回家,喝醉的女孩身体软绵绵的,无法坐在车后面一起走。
我回想,年轻的时候我有没有这样熬过夜?似乎很少。工作后出差在外应酬聊天,也很少熬夜。因为我会远离那些控制不住情绪的人,也会劝阻这样的事情发生。
或许年龄大了,现在满脑子都是健康。或许也与身边的事件有关。身边的家人、老人被病痛折磨,所以更加想早点关注健康。
这时;我的前方走过来两个人。一看就是母子俩。母亲大约70多岁,花白头发,穿着短袖中裤蓝凉鞋,被身边胖胖壮壮高半头的中年儿子手牵着。旁边的母亲眼神呆呆的,归顺地跟着儿子朝前走。
我升腾起了一种感同身受。陪伴老人不仅是给他们做吃的喝的,同时还要引领他们去锻炼。
再往前,迎面一对母女,长得很像。女儿大概50多岁,他们显然精神状态更好。一边走,一边说笑,同时俩人都拿着一把蒲扇,很悠闲自得的样子。
我们城里人的生活越来越好了,早上宽阔的马路,平坦的道路,绿树成荫的人行道,都为我们散步、跑步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即使跑不了,早上走一走也是好的。这让我联想到了自己的跑步。即使跑不了每天的5公里,也要早上起来活动活动,把这个习惯坚持下去。
今天在2公里的时候,采用了变速跑。50米的变速跑,就会让心跳迅速升到每分钟160-170次,但只持续了几十秒,接下来就要比匀速跑还要慢,给心脏以缓冲。
这样跑了三次,感觉没劲了,所以只跑了4公里。但对心脏有了几次冲击,也是一种锻炼,一种刺激。刚开始不要长时间刺激心脏,也做不到,所以起步一分钟或30秒就可以。
晨起活动,不仅是舒展了筋骨,更多的也是带来一种精神的力量,经历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