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辉南
最近,达芙妮发布了一份年报:2018年实现营业额约41.27亿港元,同比下跌20.8%;经营亏损7.87亿港元;股东应占亏损约9.94亿港元。
对于“亏损”,达芙妮早已不陌生,在过去的四年时间里,其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达芙妮如今的市值只有4亿,距离鼎盛时170亿,整整蒸发了166亿港元,跌幅超过九成。而关店的速度也几乎比肩当初开店的速度,四年来一共关了近4000家店铺,平均每天关店2.6家。
为何曾经的“大众鞋王”最终冠以“关店鞋王”的诨号?
01成也渠道,败也渠道。
纵观达芙妮的发展史,其实也是快速开店的扩张史,从2008年至2012年,每年都有近800多家店在各种城市开张,巅峰时期,全国销售点达上万个。
在“得渠道者得天下”的年代,达芙妮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营销渠道的成功,正是当年遍布全国的线下实体店,支撑其成为了鞋业之王!
但随着时代变迁,市场变化,当渠道不再是优势,便会成为包袱。
达芙妮的下坡路是从巅峰时期开始的,这时电商开始崛起,消费者正在往互联网线上转移。当时达芙妮的竞争对手,已经远远不止线下的竞品专卖店,还有越来越多的线上淘品牌,比价格,它们更便宜,比款式,它们更新更快。
这时的达芙妮,内部是数千家直营门店以及代理商的庞大组织,外部是一个复杂多变的中国市场,以及消费升级趋势。背着一个重资产的包袱,又如何能够在瞬息万变的消费市场快速奔跑?
02是电商的先行者,但却不是电商的红利收割者。
虽然受到电商的冲击是事实,但如果说达芙妮对电商趋势后知后觉就错了,达芙妮绝对是电商的先行者。
早在2006年,达芙妮就已开始试水电商业务,入驻天猫的同时也搭建了自营电商“爱携”。2009年就成立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通过与京东、好乐买、唯品会等数十家网站签订代销协议,电商月销售额处于鞋服行业前列。
也许是尝到了电商的甜头,才一年不到,达芙妮就改变策略,与百度一同投资电商平台“耀点100”,并关闭了其他优势电商渠道。
不过,这个项目很快以失败告终,此后,其电商业务一度处于停滞状态,直到2014年才重新重视电商发展。
虽然达芙妮在之后的连续两年双十一,都取得女鞋类目排名第一的成绩,但由于电商业务占集团比例少,利润远远不能抵销实体店的亏损。
03谁都喜欢性价比高的,但相对于价格更低,更喜欢价值更高。
达芙妮始创于1990年,创办这个品牌的永恩集团,在台湾有着数十年专业制鞋的经验。
作为台资企业,达芙妮在当时有着不同于内地品牌的设计风格,这在女鞋稀缺的内地市场,以及物质尚未丰富的年代,达芙妮拥有先天优势,加上高贵不贵的产品定位,及大量投放广告的强势营销,很快抓住了消费者的心。
同时,也让达芙妮成功占据了百丽之外的女鞋市场半壁江山,并且顺利度过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
但成名后的“大众鞋王”,似乎陷入了懒惰期,当各个品牌都开始学习快时尚模式,赶着上新时,达芙妮的新品仅在换季时才出现,一年一共四次。在买一送一的店里,前些年流行鞋,还摆在显眼的位置上。
虽然消费者都喜欢性价比高的,但相对于价格更低的,却又更喜欢价值更高的。长期打折,在清库存的同时也让品牌形象大打折扣,长期以往,自然不买账。
决定一家企业成败的因素很多,有其内生因素,也有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但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未来最好的宣传一定产品本身,它让人人都能成为传播者,产品良好的口碑一定离不开本身过硬的品质。
在中国市场立足了30年的达芙妮,近年来也是动作不断,据了解,新掌门张智乔在上任之后,转型动作频出,包括从形象、产品和渠道上,都不断往年轻时尚靠拢。关闭了亏损和形象不佳的店面,向购物中心布局。
产品方面,增加了一些更受年轻人喜欢的品类,邀请了曾服务于Charles Keith的设计师Michael Zawadzkl加入团队,每年参加国际趋势大会,制定流行元素报告等。
达芙妮的这一系列的动作似乎想要重新登顶“鞋王”,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