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中学同学在微信圈中取名“越女如雪”,这“越女如雪”典出李白,当年李白来我的家乡——古越之地寻胜访古,一口气写下五首《越女词》,其中“镜湖水如月,耶溪女似雪”一句,为后来产于越地(绍兴)的女子多了许多骄傲。
我同学性别男,虽不是“如雪女”,但与我一样想必特别以李白赞过越女而荣。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凑”,中学时老师的教诲是希望我们也能呤诗,其实“唐朝以后无好诗”,有了李白,何必张白、黄白,更何况李白离我们从来都不遥远,呤诗不如读诗,读诗不如直接借梦会李大谪仙。
我不仅因自己出生在耶溪源而骄傲,同时因目前栖居钱塘江畔,曾为杭州第一码头傍而自得,从我家的阳台往钱塘江对岸望去,那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古渡——西陵。“钱塘苏小是乡亲”,袁枚闲章上说的那位“苏小”(南齐名妓苏小小)就住在西陵(现改名西兴),而这一地方,到唐时更出名。据相关统计,在唐朝三百多年历史中,有四百多名唐朝诗人纷纷以这渡口为起点,沿浙东大运河,漫游越地山水,共留下1500多首唐诗,形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独特的“浙东唐诗之路”。如今,钱塘江对岸已经高楼林立,但有时,想象中的古渡仍是川流不息,而李白宛然在其中,这常常出现在我的白日梦中。 “烟花三月下扬州”,这是出行的好时节、好地方,说是送孟浩然,其实李白自己一生好出行,先后四次沿大运河下扬州,停西陵,然后沿浙东运河漫游鉴湖若耶、剡溪沃洲,最后到天台天姥,以他浪漫主义的情怀,为世人留下众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成为浙东唐诗之路中最重要的诗人。
“唐诗之路”,说白了是条水路,或者说是因水而成的路,研究诗的人会说,唐朝诗人是因为受晋末谢安、南朝谢灵运等浙东山水诗人的召唤而纷至沓来,但研究水的人会说,其直接原因就是大运河的开通,使得中原文化因这条南北向的通道直接对接、碰撞成为现实。而浙东运河的开通更是为向往吴越之山水、人文的中原名士来访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浙东运河西起钱塘江南岸西兴(西陵),经过绍兴,跨曹娥江,东至宁波甬江入海口,全长239公里。
运河最初开凿为山阴故水道,始建于春秋时期,西晋时,会稽内史贺循主持开挖西兴运河,此后与曹娥江以东运河形成西起钱塘江,东到东海的完整运河。 李白四次入越,依水仗水,水是李白之腿,水有多长,腿有多长,水有多宽,视野有多宽。“海神东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浙江八月何如此,涛如连山喷雪来。”这首《横江词》据说是李白醉时所作,但如果不是到了大运河的最南端、浙东运河的最西端——西陵,李白即使喝了再多的酒,也感受不到钱江潮的魅力。
“镜湖水如月,耶溪女如雪。新妆荡新波,光景两奇绝。”有了浙东运河,到鉴湖,到鉴湖之源若耶溪,就非常便利,除了上面这首《越女词》赞美越女如雪外,另一首《浣纱石上女》也是李白到了若耶溪为描写越女之美而作:“玉面耶溪女,青娥红粉妆;一双金菡屐,两足白如霜。” 若耶,作为越地古名,虽然至今都无人知晓其意思,但古越文化在此形成,人人皆知。若耶溪作为会稽山北坡唯一一条水系,其源头处之云门寺,更是唐代一大名刹,可惜的是,单从目前留下的唐诗判断,无法知道李白有没有到过云门寺,否则,李白到过的地方,离我的出生地——耶溪源头(平水里头)更近了。
“遥闻会稽美,且渡耶溪水。万壑与千岩,峥嵘镜湖里。秀色不可名,清辉满江城。” 这是李白《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长诗中的几句,单纯这几句,仍是赞美稽山鉴水,但写诗的背景却点出李白的影响力之大:有个叫魏万的王屋人,行程三千里寻他踪迹,最后在天台与他相遇,于是同舟浏览越地山水……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这首《梦游天姥吟留别》写得实在有感染力了,何止魏万,后代不知有多少人踏着李白的水迹慕名而往,几年前的一个夏夜,我就坐在剡溪上游沃洲湖边,仰望天姥山,那夜很静很静,同时很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