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吃饭,松了口气,掏出手机翻看群聊,一位群友发了几张榆林老照片,照片来自榆林档案馆,101年前的莲花池恐怕是一片低洼沼泽地,砖砌的基座上面架一座凉亭,几个穿着制服的士兵面向镜头,望着,显得有点好奇。现在我们拿起手机随手就可以拍照,100年前相机都是个稀罕物件呢。
莲花池位于大小西门之间,有个地方官,他的权力远远大于现在的市委书记,他有一支完全听命于他的军队,完全由着他印的纸币,他每天往返于此,查看城防。守着这片不毛之地,镇着这长城第一台,打着小算盘,哪个军阀进驻北京,他就听谁的,老榆林,小北京。
小小凉亭,最简单不过的建筑,历史的沧海中,甚至不如浮萍,有关凉亭的照片散见于各类地方志、文献等,从未有人为一座小亭子码这么多字吧。
世纪广场建成之前,这个地方的凉亭是大约八九年建成的,我依稀记得某根柱子上,密密麻麻的到此一游或者张爱李,李爱张的涂鸦里,有“建于XX”的字样,具体年份,靠猜。张国荣剧组来榆林拍戏,休息时来莲花池游玩,穿那一身,时髦,搁现在也能混混城乡结合部,跟他合影的小哥哥穿得一身老土,九十年代初的风格。
当初小学校园院子小,没有正儿八经的操场,上体育课得去隔壁体育场和莲花池,有10块钱就可以请全班吃冰棍,冰棍在当时老师不允许吃,属于违禁品吧,越禁止我们却越喜欢突破禁忌的快感,色素加味精凉飕飕的玩意,那帮傻孩子吃的却很香。依稀记得,请全班吃老冰棍的同学家长,要么是干的有起色的个体户老板,要么就在银行上班。
长大一点点,莲花池城墙外的那条路拓宽了,莲花池却一天比一天干,逐渐长满杂草,蚊虫滋生,没人去散步了。
直到世纪广场建成,体育场和莲花池合并成一个地标,凉亭也许还在那个位置,但西边土方堆起来的土丘上还有一座凉亭,气势上碾压这座凉亭,任雕梁画栋再精细美观,粗糙的繁琐,红色柱子,八角顶子,孩子凝视着这密密麻麻的线条,不忍眨一下眼睛。
100年,坚固如砖石木料,架不住时代冲刷,后人的史笔只会挑选喜欢的记,正如满大街刻着“井”字的砖头、张国荣那张泛黄的照片,灰飞烟灭,扶着漆了一遍又一遍的柱子,这座新亭子能否在风霜雨雪的岁月中,仍傲然而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