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蔡垒磊
敲下这个标题的时候,我一直在想,我还算不算年轻人。
我今年33岁,当然算年轻人,我不怕被diss装嫩,从我这一代人的人均寿命来看,我预计至少还有70年的寿元,我当然是年轻人,跟认不认识蔡徐坤没有什么关系。
近几年很多人在抱怨“阶层固化”,觉得年轻人的机会越来越少了,一是原生资源多的人可以通过更高的起点让这种资源优势代代保持下去;二是社会越平稳,“上位”的机会越少,动荡期都被人占走了,比如先富起来的那一批。
其实用这样的理由来说明“年轻人的机会越来越少”,是纯属扯淡。
先说说第一个,“寒门出贵子”这事儿已然好了很多,家境贫寒还想考状元?那是小说,穷人家私塾都没的上,字都不认识,考个屁?现在至少除了极少部分人以外,大部分人还是能有课本的吧,还有些所谓的“家境贫寒”的,竟然还能上网在网络上学习到千里之外的知识。
古代你是个富商,就能给你儿子买个官做,然后天高皇帝远,很容易就守住了自家的财富,现在反而没那么容易——很明显古时候的阶层固化更加严重。
再说说第二个,改革开放以后,一帮人投机倒把结果积累了原始财富,摇身一变成了大佬,从现在看,这是个“投机倒把的机会期”,可是你处在了一个上帝视角的位置,在当时呢?你作为年轻人会去做么?还不是按部就班地上班。
所谓动荡不是社会动荡,而是任何法律尚未健全,舆论尚不认可,还有很多人不敢进的地带。大部分人选平坦的大路走,很挤,通过很慢,小部分人选独木桥走,很快,但走得不好就跌下去了。
这里有成功到对岸的,也有跌下去的,到了对岸的有些拿到了宝藏,有些也一无所获,毕竟不是所有的独木桥通向的都是宝藏。
但是你不能从结果往前看——因为父辈们有些人走过了在现在认为是正确的独木桥,拿到了宝藏,就说你的机会越来越少了,不给你这样的独木桥走——他们在走的时候也不知道会不会掉下去,也不知道对面有没有宝藏。
纵观古今,社会形态的更迭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快过,独木桥肯定是越来越多的,可惜你一个都不敢上,所以不要抱怨,擦掉记忆回到过去,你依然是芸芸众生,成不了大佬。
不得不说,年轻人的机会真的多了很多,以前社会服务远没有这么丰富,这就意味着能做的事远没有这么多,现在的年轻人失业都是自己的主动选择,在大城市要找一份养活自己的工作不比撒泡尿难多少,愿不愿意而已。
有人说“房价这么高,年轻人在大城市很难立足”。
房价真的是年轻人心头的一根刺,但要买一套百来平米的房子,一直都不容易,我父母也是工作了7年才结婚,婚后一年拿出了所有积蓄,又借了很多钱才买了一套30平的房子,如果要买百来平,不知道要攒到何年何月。
所以你看房子涨得多吗?其实基本没跑赢过工资,一直很贵,什么时候的年轻人都不应该把“轻易买房”作为一个标准。
不知道现在刚毕业的年轻人是怎么想的,我毕业也不算久,10年而已,我毕业时候的第一份工作是1500块钱,差不多是当时的最低工资,上班来回要坐3个多小时的公交,如果你愿意忍受这个通勤时间,是不是能租得起郊区的房子了?足以立足了吧,况且你拿的应该不是最低工资吧?
毕业的第一年,我同时做了5份工作,8点半到17点是一份,19点半到21点半是一份,22点到1点是一份,周六和周日各兼职一份,一年后的月收入是20000元左右,如果你竟然在北上广深,还在10年后的今天,肯定是比我要容易实现得多的。
08年的房价并不比现在便宜多少,我拿着1500块工资的时候,也从来没有为它焦虑过,财富是按排名分配的,而跑赢大部分人其实并没有那么难,毕竟大部分人连走都懒得走。
但如果你心里想着“凭什么他能打游戏煲剧,我要做额外的工作或是做另一份工作”,于是也跟他一样打游戏煲剧,但当他的生活比你优越的时候,又想着“他也跟我一样工作,只不过比我多了个好爹而已,世界真不公平”时,你就是个纯傻屄。
任何时候,有人就有竞争,有竞争就有输赢。那些出生就在罗马的,比不上情有可原,可跟那些在一个地方的、一个学校的、一个班级的比,你们的差距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他爹又不是马云,一个普通中产或者小富而已,拼什么爹。
年轻人的机会几乎全在那些更新的领域,只有这些领域是中年人不敢进来的,因为要抛弃多年积累进入不一定有宝藏的领域,有风险。
但他们会利用舆论丑化这些新事物、新领域,以引导年轻人回到自己更有积累优势的那些个旧领域中来。
当一些年轻人因为害怕而退出竞争以后,这里就出现了新的独木桥——舆论总说它不好,导致很少人愿意参与,甚至连了解一下都不愿意。
过了一段时间,就会有一些年轻人在某些独木桥的另一头挖到金矿,此时就会有人偷偷把独木桥修得越来越宽,越来越安全。
不过当你想过去的时候,中年人们总是会一股脑儿涌进这些已经是共识的领域,他们膀大腰圆,一下就占满了桥面,这就是每次当你看到“确定机会”的时候,机会又不存在了的原因。
呵,该死的中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