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才来的时候连他们家人我都认不全,他们都住在哪里我都不清楚。有一天三嫂特意到我家来邀请我一起出去串串门。她跟孩子们称呼我,说:“婶,我带你到他们家去闹闹,今天我带你到佳云家去玩玩。”我说:“我和他们不熟悉。”她还说:“佳云她人很好,人到家热情,客气得很。”这时我婆婆说:“三嫂都来叫你了,你就去啊!”“恩,好!”
我和她边走边聊天。我说:“四爷说你们家嫡亲加在一起有140多人。我都认不清谁是谁,哪家是哪家人。”他说:“没关系,日子长了就知道了,慢慢就认得清了。”聊着聊着就走到了。就这时,在门外就听到里面砸东西的声音。原来是两个人在打架,东西摔一地的。我说我不敢拉架,三嫂大声说:“你们怎么能打架呢! ”她赶紧去拉架。我一眼就看到一个小孩鼻子在流血。我慌忙地伸手在锅台上拿一个抹布,再在地上捡起来一个小水瓢,在缸里舀点水,沾水敷在小孩的脖子后面,小孩儿鼻子血止住了。那小孩名叫丰,他还很小,和我还不熟悉。但是他很听话,是个聪明孩子,我叫他把脖子伸着,头低下来,别把衣服弄湿了。他爸妈还在打架,他也很无助,把我的腿抱着。我急了,也大叫一声:“你们还在打!你看他鼻子都流血了!”这时把孩子吓了一跳,我把他拍拍,“别怕!”她俩也停下来了。我和三嫂在回来的路上,三嫂还说:“这可是吧,怎么遇到这样的事?!”她有点埋怨的意思。我说:“没事,要不是我们俩,他们今天更糟糕。”三嫂人很好,是个医生,品德好,有长嫂的风范。
我在老房子和婆婆在一起过了六年,生了三个孩子。婆婆她也很辛苦,家里家外忙着。做家务,带孩子。外面人家要是生孩子都来找她,只要有人找,一分钟都不耽搁,立马就出门,不论天晴下雨,无论刮风下雪,她一分钟都不会耽误,毫无怨言。
家里有三个孩子,我还要种田。孩子他爸原先在学校里教书,后来经常出差到合肥市,化肥厂进些磷化肥,他做起了磷化肥的生意,家里忙的团团转。有时候叫孩子的老奶奶帮忙抱抱,还有孩子们的姑姑、叔叔、姐姐、哥哥都帮着抱抱孩子,这样还能托把闲,也多亏有了他们。
我们这里姑姑叫姥,叔叔称呼为爷。有一天天黑了,外面要下雨了,外面的场地上晒着谷子、豆子什么的。我急了,就出去喊一大帮孩子们的小叔叔小姑姑来帮忙,把东西一起收回家。我叫喊着:“二姥,小姥,老爷们出来帮帮忙了。”他们好像还有人没吃晚饭,都很快的赶到了。大家一起帮忙,很快就把东西都收完了。我们还没回家的时候,天就哗啦啦的下雨了。要不是他们帮忙,我一个人在家带三个孩子,连门都出不了。幸好有他们帮忙,要不那就糟糕了。
有一年冬天到了,天气冷了。有个小姑到冬天都没有棉袄穿,也没有什么衣服穿。我感觉她有点冷。我叫小姥去买多少多少花布,弹多少多少棉花,我帮她做个棉袄,花不了多少钱。她把布、棉花送来了,当晚我连夜把她棉袄做好了。她第二天穿上了,很高兴的样子。那一冬就不会冻着她了。我不说,她看到我忙,不好意思叫我做。她从小妈妈就去世了。那个时候她家里也不宽裕,她还小,以为要花不少钱,也不知道要花多少钱。想象中她也受了不少罪,也怪可怜的。
我生第二个孩子那时候就买了电视。生第三个孩子那天晚上,小姑、小叔、姑姑姐姐们也有好几个在看电视。他们把安徽电视台、中央电视台都看完了。我们家那时候只有两个台,安徽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只收到这两个台。有一年电视台放红楼梦和西游记。我家里的房子都集满了人,装不下人了。只好把电视机搬到外面去放,就像我们年轻候看电影一样那么多人。我家电视买的早,那时候一个村庄很少有一家买电视,所以我家那么多人来看电视。以后日子过得渐渐好了,就不存在那个现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