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温馨万家
“年华共,混同江水,流去几时回……”转眼,公然弟兄已长成大人,娘已变成老太婆,爹也成了糟老头。让人窝心的是,这弟兄俩的婚事一直没有着落。看把老两口给急的,逢人便托人家介绍。这俩人都老大不小了,再定不下来,年龄过杠,更不好找。
按说公然也算初中毕业,是村里的文化人,应该好点儿,可媒人带着姑娘一相家门,马上就吹了。一个字,“穷”呗!一家四口住在三间平房里,进门,一个苇席围成的粮食囤位于当中。东边套间里爹娘住着,他哥俩合睡一张床,一条床腿还用砖支着。头顶上绑着一根绳子,算是晾衣架,搭满了破破烂烂的衣服,地上摆放着咸菜缸,鸡蛋罐等,瓶瓶罐罐那儿都是,可值钱东西不多,屋里连个下脚的地方都没有。就这家境,吓跑了好几个媒人,谁家姑娘肯往这火坑里跳啊!
转眼又过了几年,他们还是四口之家。老人只好狠狠心,降低标准,只要姑娘愿意,寡妇带娃那怕是倒插门也可以。就这,愣是没一个姑娘看上这哥俩,真是“穷在闹市无人问”了。
公阳他爹为了能多攒个钱儿,再加上公阳懒,不愿干农活。天热了就让他从镇上的冷饮部批发冰棍和饮料去卖。
那时,冰棍一毛钱一根,饮料五毛钱一瓶。每到收小麦的前期,几乎家家户户都要批发几提饮料,一般要大瓶雪碧和高橙的比较多。公阳就拉着自家的架子车,前后上挡,到镇上专门搞批发,送到村里的代销点,中间使个差价。
天越热,他买出去的饮料冰棍越多。附近村子的孩子只要听见吆喝声,马上会缠着大人,买一个凉凉甜甜的冰棍来吃。大人不给买的,跟在公阳车后,无奈地晃着脑袋大声喊:“冰糕冰糕,吃了发烧;冰棍冰棍,吃了没气儿……”。听说,村里的孬三因为吃不到冰棍,有次趁公阳找零钱时,不知道从哪儿弄来一只死老鼠,扔进冰糕箱,气的公阳直跳脚,却不敢骂,因为在人家家门口,据说那一箱子冰棍,都是一毛钱十根卖出去的,老赔了!
从此,公阳不想再卖冰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