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学生作品】玉带林中挂

 

图片发自简书App

   

宝鸡中学高二5班 阎苳婷

莎士比亚曾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文学家读红楼,读的是一代名家曹雪芹卓绝的文学才气,历史学家读红楼,想的是封建社会制度的腐朽败坏,而我只是无数拜读红楼的平常人之一,只倾心于林妹妹“天上少有,地上无双”的容颜,赞叹于她饱读诗书的才情,又为她的清高孤傲而深深着迷。

提起黛玉,人们最多想到的是她的多愁善感,敏感心细。黛玉的身世,注定了她的孤苦无依,而她的性格,又注定了她的寥落忧伤。初来贾府,只从几个仆妇的吃穿用度就料定“其家不凡” ,于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生怕被人耻笑。”,一眼就看穿宝钗介绍冷香丸的真正用意,并在日后轻嘲宝玉一番。听见宝钗有姊妹宝琴陪伴,不觉联想到自己形单影只,遂落泪感伤。看见家乡的土仪也不禁心痛思乡,涟涟泪下。她的情丝会被生活中最微小的一点一滴牵动,会在芒种那日一人独到花冢葬花,勾起伤春愁思,感花伤己而悲吟“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之句,以花喻青春容颜,更喻自己如游丝如落絮般无依之身世,寄人篱下的生活是“风刀霜严相逼”的酸楚,是“强于污淖陷沟渠”的无奈,终落得“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的凄凉收尾。

黛玉性格中更可贵的是清白自尊,惜己自怜。她独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对世俗的不屑一顾,令她处处显得特立独行,卓尔不群。花前与宝玉共读西厢,毫无避讳,“从头看去,越看越爱,不顿饭的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辞藻警人,余香满口。”与处处伪装大家闺秀的宝钗截然不同,她从不劝慰宝玉像世人一般苦读诗书,一心功名,这也是大观园里人来人往,她独与宝玉高山流水的原因吧,可当风流多情的翩翩少年笑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登时“微腮带怒,薄面含嗔”,将宝玉批评的连连道歉,好生哄慰,真是“质本洁来还洁去”,一如碧玉般盈澈。

黛玉也是个不可多得的才女,才情就如容貌一般出众。每每与姐妹们饮酒赏花吟诗作对,总是才气逼人,艺压群芳,无论是少年听雨阁楼上的诗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画意,还是草木尽落雁南归的凄凉,花气温柔能解语的幽情,无不体现出她娟雅脱俗的诗人气质。在元妃省亲时的家宴只胡乱作一首五言律诗应景便压倒众人,大展奇才,初结海棠诗社时就以风流别致居冠,后更是在螃蟹宴上一举夺魁,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更新,果应那句“心较比干多一窍”,在教香菱学诗更是将黛玉对诗的深刻理解全面向我们展开来,一个好的诗人是不止自己会作会吟,更是能教会他人参悟其中的道理,一同享受诗作之乐。

张爱玲曾说:“人生三恨,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多刺,三恨红楼未完。”在我看来,红楼还未完,我却已对林妹妹倾心不已。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前言 红楼梦影,可谓令人眼花缭乱者也。但它是乱中有序的。其中两位人物——林黛玉和妙玉,就有许多关联相似之处,今便略...
    一凡李子阅读 11,244评论 2 23
  • 爷爷走了,我和三功赶紧从云南赶回山西。昨晚住在三奶奶家,早上一早醒来作了两个梦,现在外面天还没有亮。我做了两个梦,...
    木的海洋阅读 2,372评论 0 0
  • 申请一个公众号很简单,但运营起来相对就比较复杂了。 首先还是一点:要保障文章高质量的内容。比如一些自己的原创文章,...
    暖流入心阅读 2,540评论 3 1
  • 最近晚上睡觉老做梦,从入睡开始到清早被狗娃吵醒,梦里似乎都很嘈杂,人多,事情多又奇怪。早上醒来往往会坐在床上发发呆...
    麦太和肉安阅读 1,222评论 0 1
  • 爱恨缠绵尘世间, 风雨飘摇总在前。 笑哭云山竹叶没, 便宜歹人司梦兰。 人生无悔总向东, 爱恨情仇又相随。 血雨离...
    海步多阅读 2,629评论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