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原焦点团队杜冰冰焦点初15期坚持分享第1687天
二、坚持读书分享第1607天,拆书稿《李煜转》分享
今天,我们再读李煜,可以感受到他的快乐和痛苦,也可以思考如何更好地享受快乐,如何勇敢地品尝痛苦。从李煜的生命旅程及其诗词中,我们汲取力量与智慧,以便更加坚韧地应对生活的挑战与艰辛。
每个努力行走的人都不容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遗憾和失落,不止身为国君的李煜,还有我们这些普通人。既然人生的烦恼永远都“剪不断,理还乱”,不如学会接受并珍惜这些遗憾。有时,遗憾也是生命中的一种财富,会以另一种形式给予我们回馈。
后人对李煜常有两种称呼:一是“千古词帝”,一是“亡国之君”。前者颂扬他在文学上的卓越成就,后者则揭示了他身负国家兴亡沉重担子的悲剧命运。
作为南唐皇帝,李煜的一生充满无奈和颠沛流离。这些特殊经历深刻地塑造了他内心的痛苦与忧伤,也成就了他悲苦诗心的表达。
作为词人,李煜声望卓著;作为帝王,他却因丧国备受羞辱。然而,正是这位失败的帝王赋予了词人独特的内涵。若非经历了从帝王到俘虏的巨变,他的词作不可能蕴含如此深刻的生命体验,使他超越普通才子词人,成为“词中之帝”。
李煜的词作继承了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同时受到李璟、冯延巳等人的影响。其语言生动,情感真挚,风格鲜明。尤其在亡国后,他的词作题材广泛,意境深远,使词从娱乐雅乐的应时之作,发展为对人生沉思的独立抒情文体,对后世词坛具有深远影响。
更为可贵的是,他身历最复杂的权谋斗争,遭受帝王到囚徒的命运沉重打击,却始终保持纯真本色:在富贵时尽情畅怀繁华,而在愁苦时每句掷地有声道尽凄凉,提笔落墨,无一字不真。
李煜就是这样一个矛盾的化身,既懦弱又勇敢,既可怜又可敬。身陷汴京囚徒生涯,却未曾发出“此间乐,不思蜀”的谄媚之言。更难得的是,他用字字泣血述说了亡国之痛,表达了人生悲欢离合的切肤之痛。
如何评价李煜,在中国文学史和政治历史上一直存在着较大争议。作为帝王,他背负着亡国的原罪,然而作为词人,他将“俗艳之词”转变为“士大夫之词”,可谓是宋词的先驱。
中国古典文学专家叶嘉莹对他的解读是,李后主的词是他对生活的敏锐而真切的体验,无论是享乐的欢愉,还是悲哀的痛苦,他都全身心地投入其间。
快乐常显肤浅,而痛苦才是最深刻的。李煜早期的作品,如风花雪月一般美丽动人,却常给人留下轻佻之感。他失国后所作的词,其中蕴含的痛楚、忧郁和哀愁,更触动人心。所以说,是苦难,成就了一个伟大的词人。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