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没溜的三哥
一
对于我们周围这一拨儿三十啷当岁的人来说,人大在记忆中的分量属实不小。在整个北京的范畴之内,“大院”这个词对我们而言,挺遥远的;“子弟”这个属性对我们来说,也不老熟悉。说白了,我们顶天儿了算是那些在人大大院里长起来的“小孩儿”。
我们当中的大多数都是人大的“三代”。“三代”一般指我们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就是人大的老教授,这个系那个系的,当年我们也不懂,就知道傻玩儿,谁知道长大了才发现,怹们在学术圈儿里还挺有名儿。
不像父辈那样,我们和“铁一号”没有什么交集(铁狮子胡同1号,人大老校区,为了区分,白颐路这个叫西郊校区,现在一些老人儿还这么叫),但这也更加牢固了我们对西郊校区的感情。我们的生活、朋友、玩闹、长大统统发生在人大,丝丝入扣、难舍难分。
现在遇到一些人大的朋友们,我都会很认真地说:我当年出生在海淀医院,出了海淀医院的门就进了人大的门。这不是玩笑话。
二
在我们的观念里,人大是被“分割”的
我们对人大的认知一般认为划分为“静园”和“林园”两个部分,当然,那个时候教学区、办公区我们去的并不会很多(怕碰见家长,回家又得挨呲儿)。静园和林园我们比较认可的分界线是“老粮店”门口的那条路,现在应该叫做“静园一路”。
那条路西边是静园区、东边是林园区,路边(就是静园1-3楼的东侧)有一个“L”型的二层建筑,里面大体上有粮店(现在早没有什么粮店了)、邮局、商店和一个新华书店。
粮店有里外屋,外屋是卖米卖面的,也有一些酱油香油醋伍的,那个柜台外面有一个大漏斗儿,顾客付完钱会把米、面袋子往漏斗儿的窄口上一“兜”,售货员就会用容器往漏斗儿的宽口里面倒。我也不知道为什么,那时候特别喜欢看这个场景,还邪恶设想:如果面口袋漏了会是什么样子?鸡飞蛋打、雾气昭昭了?那粮店还不得跟王母娘娘蟠桃会似的?粮店的里屋是做挂面的,里面挂满了做好的面条,一排一排,很好看。
邮局和书店我去的不多,那时候不怎么读书、也不怎么写信,对文字有一种发自盆腔的抵触,应该是小时候被古诗背伤了。去新华书店应该是去买字典,那时候没有《怎样查字典》,回家是我爷爷教我查。
商店对我们来说可是忒好的地方了!而好上加好的是,学校组织春游的前一天。每个人兜里都揣着十块钱(那时候十块钱能买不老少东西),到超市买第二天出行所带的零食,大家那时会出现前所未有的协作,早早的将默记于心的零食价格和大家的钱在大脑里画出了准确的预算约束线,让每一个人的无差异曲线均能完美相切。
相对于林园,静园楼都很新。静园楼是一水儿的五层板楼,砖红色;林园楼是四层四门小楼,尖顶儿、层高很高,林园楼和我们父辈同龄(后期我会着重介绍一下林园楼)。
那时候不知为何,住在林园楼的不怎么去静园那边玩,同理,住在静园的也不怎么去林园玩。不过,当有人相互“串门儿”的时候,大多会出现久逢知己的感脚,毕竟那时候都在一个幼儿园待过(注:当时人大幼儿园还在校园的东北角儿,应该是现在离退休中心的位置)。我比较幸运,五岁之前住林园、五岁到十岁之间住静园、十岁以后搬回林园(横是人缘也不好?),一直到离开人大。所以那时候我得玩耍范围很大。
三
那时候人大的楼与楼之间有点什么?
无论静园还是林园,楼与楼间的距离是比较大的,大部分都是小花园、小树林和车棚儿。比较适合游乐的主要是静园19楼东侧到静园12楼之间的空场、静园13楼和14楼之间的树林儿、林园9楼和10楼之间的小花园、静园5楼楼后。
静园19楼和静园12楼之间的距离相对于其他静园楼的距离要大,就形成了一个自然的空场。我们最喜欢在空场上的固定位置玩“砍锅儿”。砍锅儿是一个以井盖(或者手画一个井盖大小的圆圈)和一个沙包为主的群体游戏,以其规则的复杂程度对于当时的我们来说是非常高级的游戏,游戏不太受到人数的影响。砍锅儿的规则我也逐渐模糊了,我近期会找那帮发小儿调研,尽量回忆出来在后期具体介绍。我们也会借着空场的面积优势玩“叫号儿”或者“砍包儿”等游戏,只不过有时会制造大量噪音而引起居民的不满。
林园9楼和10楼之间的小花园和静园13楼和14楼之间的树林儿是最适合玩一些文静游戏的地方,这个游戏非“弹球儿”莫属。弹球儿的形式简单,虽然属于技术性游戏,但是空间要求很低,用石头挖几个坑儿即可。我们玩弹球儿的规则主要有两个维度:(1)真的or假的;(2)能否换球。维度(1),“真的”就意味着输的一方要把所用之球送给赢得一方。维度(2),“换球”指的是在游戏过程中能否在不同的阶段更换不同类型的球,例如,当你在进攻时,“大泡儿”(一种体积很大的球)便具有优势;当你在防守时,“小威力”(一种体积极小的球)便具有明显优势。那时候,玩弹球儿(尤其是真的)是很刺激的,弹球儿玩的好的人就像学霸一样,会让人羡慕,当然,也害怕和他作对手——一天到晚光输球了,图什么许呢?
(注:关于小威力的名称应该是“小威力”还是“小霹雳”,我和发小儿林大律师反复讨论后认为前者应为正确名称,它亦是“小微粒”的谐音,说明所使用的玻璃球体积很小。他同时建议我把弹球这个事儿着重写写,什么“大nu”、“如何把球从‘锅儿里’ting出去”。我后续建个模,和大家聊聊)
静园5楼楼后空间并不大,但是它有一排遮盖地下室排风通道用的石台。石台的面积类似于乒乓球案子,但偏低。对于一帮小孩儿来说,足够了。我们会用砖头码成“网子”,几个人合用两个拍子轮流打。周围一帮人大出来的发小儿现在球技都很了得,我总觉得他们是那时候奠定的基础。之后几年,我们会去东风楼前的老体育馆里面打。在这里的另一项游戏就是“拍洋画儿”了,这是一项非常传统的游戏,洋画儿有圣斗士的、变形金刚的、希曼/希瑞的(这个现在很多人应该不知道了)、恐龙特级克塞号的(这个是不是也有些许生疏?)。无论是什么,重要的还是一个过程(如弹球儿一样)。通常的技法有“拍(震)”、“扇”和“嘬”。前两种能够想象,“嘬”是将手掌形成一个弧度,很快地盖在洋画儿上然后把它嘬起来,以达到让洋画儿翻面儿的目标。
无论哪种游戏,最后总是弄得一身脏、一手土,回去大多会挨呲儿。当然,在这些楼群中大范围的捉迷藏(或“逮人儿”)也很刺激,那时候小孩儿也实诚,你抓不着他,他真能躲到晚上八点去,傻了吧唧也不知道饿。
末了儿需要提一下的是,林园9楼和10楼之间的小花园再也没有了,因为林园9楼和10楼已经拆了,他们现在应该是新图书馆南门进门靠右一点的位置……
如有有老人大出来的朋友,也欢迎帮我补充,看我哪儿说的不对。
未
完
待
续
下期预告:
刺激的捉迷藏:老灰楼
围墙内的洞天: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