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较忙,又到交社群作业的时候了,不得不生生的坐下来,准备要交的作业。
当真正坐在电脑前的时候,挖空了心思也不知道写什么好。坐了半天也敲不出一个字,今天也如此。
看着时间一点一点的过,本打算最多两小时完成,但一个多小时过了,屏幕上仍是一片空白。
想着要处理的事,感觉这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又浪费掉了,心理七上八下,乱七八糟。
干脆不写了,认罚。但又觉得违背了当初加入时的初心——几年后成就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要写,一定要写。但很多时候感觉它变成了一把枷锁,特别是在忙的时候遇上又要交作业。
多少次想放弃,为何要让自己那么不自由呢?
但自由象未开枝散叶的种子,开始是只有种子那么大,当经过自律的浇灌后,就会生长出枝叶,占据到更多多余空间,生活在这些多余空间中才显得更自由。
又重新打气自己,这次放弃了,下次还会放弃。那么一辈子都会在放弃与拾起中断续活着、过着。这又是自己过滤自己的时候最不想要的。
也许人就常生活在矛盾体中,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最近学习陈海贤老师的《了不起的我——自我发展心理学》,它只不过是短期期望与长期期望相冲突罢了。
短期期望是事情多,解决他当下的事情,有马上看得见的效益。而长期期望是在未来,看不见的,没有实实在在体验过的。
短期期望情绪总是驱动做出短期决定——想放弃写作,处理当前事务。它就象大象,具有强大的力量。骑象人想把它扭转过来,不用方法与技巧不根本不可能做到。
我常常被这种情绪左右,常有放弃写作业的冲动。在这样的冲动中走过了两年,今天还依然有这种冲动。
因为,欺许的结果不尽人意,写作水平不见提高。甚至于写了两年多,还是在写的时候无从下笔。
但又回过来想,没有在哪一本书上看见说写了两年水平就能提高,写了两年就有很多东西可写。也没有哪一位作家说过类似的话。包括这次拿了诺贝尔奖的人下次也不一定在获奖。
说明这个论点不成立,只是偶然事件而已。那为何自己偏要生硬的自认为是呢?
或许几年后仍然找不到写的,或许几年后真的水平没有提高。
但能每个星期从忙中抽出几个小时让心灵平静的流放,梳理零乱的思绪,就如今天这样,也算是一种自我沉淀自我反省吧。
能安静下来的几小时,至少是心无旁无而专注其心。对于工作及事务的高压也算是另一种方式的休息或解脱。
因此,追求写作水平的提高,不是我的主要目的。
而是炼就一种有张有弛的生活态度,锻炼紧急高压之时让心太收放自如,很快能进入到宁静致远境界。
即使坐下来乱写一通,根着心灵走。可能不是好文章,但是好的宣泄。是从喧闹中寻求到的一丝宁静,纵然这份宁静夹有些生硬或不愿,但最后都能走到专注上面。
所以每周的写作即使是被裹挟着走,即使找不到写的素材,也要逼自己坐下来,算是心灵从浮躁中硬拉回来的一次回归,让它得以休憩,得以疗养,更得以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