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如何去找到最简单有效的沟通方式。
一、简单有效的沟通:回应
首先第一个沟通方式,最简单的就是回应我们孩子的感受。
01 第一步:包容感受
因为其实对于孩子来说,每一个体验都叫作纯粹的感觉,他们在不停地感觉从这个世界得到的反馈。所以如果你可以敏锐地回应自己的孩子的感受,就可以立刻引导他,并建立一种健康的良性引导关系。
感受来源于每一分每一秒你给予孩子的回应状态是什么,而如果你忽略了给他回应,很可惜你又失去了一次引导他的机会。
那么如何去做呢?首先,我们要先学会去包容他的感受,承认他当下的感受是真实的。
现在抑郁症为什么会变得那么普遍?导致成人抑郁最常见的原因,是因为当时他们在童年时期,没有从亲子关系当中获得安抚。当你还是孩子的时候,如果你得不到理解,得不到安慰,经常被告知“不要想太多”,随着你自己独处的时候逐渐增加,忍受不愉快或痛苦情绪的能力就会越来越差。所以如果我们当时没有办法给到孩子很好的包容,你就会发现容纳痛苦情绪的空间正在逐渐缩小,而你把太多的情绪塞进这个空间的时候,总有一天这个空间会因为破裂溢出来,而导致你整个人情绪失调。
1.不压抑自己和孩子的情绪
作者举例写了很多的情绪,打个比方说,压抑。
你看,如果你是一个压抑的人,遇到强烈感受的时候,你的自然反应是推开那些事情说“小题大做了”“我没事,没事,我应该勇敢一点”。
但是如果你经常压抑自己的情绪,你有可能就会认为,孩子也应该压抑自己的情绪。为什么?因为有这种情绪很正常,我也是这么熬过来的,导致孩子会认为压抑自己很正常,总有一天会因为无法压住情绪而情绪崩溃。
2.不要反应过度
还有反应过度,什么叫反应过度呢?就比如说你确实很有同理心了,你明白你的孩子很难过,但如果你天天跟着他一起哭,他难受,你也难受,这就叫反应过度。
而反应过度会导致孩子认为,他是否给父母造成了太大负担,而以后不太敢去表述情绪。比如说孩子一说什么,他就说“我心脏疼,你不要跟我说”“你不要说,我头开始晕了”“你这个讲得我好难过”,这叫反应过度。或者有的时候孩子跟你耍赖,他坐在地上哭,然后你也觉得很难过,你也坐在地上哭,甚至有可能他站起来扶你,你不行,你还是哭。这种反应过度都使得孩子会认为,他的情绪对你来说是负担,而把情绪不停地收敛,变成只跟自己相处。
3.不问缘由,认可孩子的情绪
你看,你能做到的包容,其实最简单的方法是,如果对方看起来不开心,你只要描述说:“亲爱的,你不开心吗?”就行了。包容代表着我不问你缘由,我不去试图理解你的情绪是否合理,我不站在对与错的角度上先去评价你,而是如何能够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说,你是否需要我。
因为一个情绪所包含的东西,永远不可能是个人的,我们是社会动物,我们不可能只跟自己有关系,我们一定跟很多人都建立了连接,而儿童最适合建立链接的对象,一定就先是父母。
首先你要明白的是,如果孩子知道他可以通过正常的方式,获得你的关注和安抚,比如说他只是表达出不开心:“妈,我不开心了。”甚至有的孩子很懂事,他跟你说:“我快要生气了。”他其实还没生气,但如果他在这个状态你就给了回应,说:“宝贝,怎么了。”他就根本不会用极端的形式,向你发起挑战。
就是因为他曾经用了很简单的方法跟你说:“妈,我好难受。”“小孩子难受什么?”所以下次他发现他开始闹了,你才会去关注他的时候,你觉得他下次会用什么方法获得你的关注?那肯定是要闹。如果你发现,你的孩子在教养过程当中,变成了一个经常喜欢用极端情绪向你表达的人,那说明在他正常表达情绪的时候,你没有给到接纳和包容。
所以这一点希望家长引起重视,接纳的第一步,就是包容孩子你不能理解的那个部分,这是你们俩之间建立亲密关系的第一步。
02 第二步:确认感受
那么包容之后,你能否确认对方的感受呢?这就是第二步了。我们所做的每件事、每一个决定,其实都掺杂着感受,而我们如何管理自己的感受,也会影响到孩子去学习如何管理自己的感受。
确认孩子的感受非常重要,会紧密联系你跟他之间的互动。我们来举一个例子,比如说你看有一个小姑娘,跟她的朋友一起去游泳池游泳,但她很快就回家了,她母亲就说:“你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她女儿是这么说的,说游泳池边有一个比她们大的男孩子,想假装成小狗舔她们的脚,她的朋友都觉得很有意思,很好玩,但她觉得很恶心。
也就是说,她的朋友很可能是被父母训练得对这件事情不做反应了,可能以前经常对她们说“别闹了,别大惊小怪了”,而不是鼓励她们去认真看待自己的感受。因为如果你认真看待,你就会发现,其实这个男孩子做的这个事情,已经叫冒犯了,对吗?这个女孩子是因为她被父母训练过,她可以认真确认自己的感受,她认为这件事情很恶心,所以她已经回来了,她可以选择不跟她们玩,而其他的小姑娘却没有这种类似的感觉。
所以你看,我们很容易忽视孩子的感受。打个比方来说:恐惧。
如果我们让孩子尝试新鲜事物,他感到恐惧,我们却呵斥他说“别闹了”,他就会觉得他的感受对我们来说不重要。这时候很多父母就会想,为了确保他的安全,吃饱穿暖,保持干净,我还得给他创造物质条件,我要做的事情都已经够多了,还不辛苦吗?你难道还觉得我不够感受他的感受吗?不是,我想告诉你的是如果你非要讲亲子关系当中的秘方,那么只有一点,叫作不要和孩子争论他的感受,他当下的感受就是真实的。
他举了一个很有趣的例子,叫作“有些事情对于我们来说无关紧要”。比如说下雨天的时候,我的宝贝摔了一跤,他很难过我没有去关注他,甚至有可能他会为一些更小的事情难过一整天,比如他跟我说,他竟然没有办法跟动物园的企鹅一起游泳,然后就开始哭。如果当时你很累,你工作了一整天,回家来你的孩子拉着你腿说:“妈妈,我没有办法跟企鹅一起游泳。”所以他要哭一天。你什么感受?当时的你一定是崩溃的。这种小事,是时时刻刻刺激你的神经的。
但这个时候你一定要理解的是,他正在面临一个向你表述自己感受的过程,看上去确实非常不可理喻。但你要明白,如果你能够关注他当下的情绪,你即将收获的是一个不会再因为一些琐碎小事连续哭几天的孩子。如果你忽略了他当下的感受,他只会哭得更大声来引起你的关注,哭到你不得不理他为止。
我们正确的回应方式是什么?你要先问他:“宝贝,好失落,对不对?我们竟然不能跟企鹅一起游泳。这样吧,我们先学会游泳,有一天我们到了一个可以跟企鹅一起游泳的地方,我们就可以试了,对吗?”
你要先认可他不能跟企鹅游泳,是一件天塌下来的事情,他并不是很可笑。因为在他的世界观里,没有办法跟喜欢的东西在一起,一起做喜欢的事情,就是一件天塌下来的事情,你只要去认可这一点。我相信,等到他六岁的时候,他就开始为这件事情害羞了,他就会想,妈妈当时是很爱我的,他会知道当时真的好丢脸:“天哪,我居然想跟企鹅一起游泳。”但这件事情也就这么过去了。
所以希望各位父母能够成熟地讨论自己的感受,能够成熟地去引导孩子讨论自己的感受。如果你的孩子因为你不准他在午餐之前吃冰淇淋而哭泣,你真的应该先理解他,他的难过是难过,你允许他有这种情绪,并不代表你允许他有这样的行为,你依然拥有对他行为的引导权。
允许他在午餐之前因为吃不了冰淇淋哭泣,代表着宝贝我知道你难受了,想吃点冰淇淋,对不对?但是宝贝我说句实话,真不能,不可以。你要有坚定的立场,同时你要试着向他解释:“宝贝,因为妈妈担心你,第一,你吃冰淇淋有可能会闹肚子,对不对?或者说你吃这个营养不够,因为冰淇淋都是糖分,对不对?”这都叫作你依然拥有他行为的引导权,而不是单方面只要允许他做某件事情就行了。
感受对方,你才拥有去引导对方往正确方向走的权利。教养是一个权利,但这个教养的权利,并不是每一个父母持续都有的。你想象一下,当你和你的孩子产生对抗,怎么能够使得他去做到你想做的事呢?
还有一个,我们最常见的一个方法,就是我们从感受中转移注意力。比如孩子摔了一跤,在哭了,你说:“唉呀,不哭不哭,来给你买个糖吧,买个糖就不哭了。”买个糖会很开心,不代表着摔倒了这件事情就不痛苦,但我们会经常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来使得我们自己多一点自己的时间。你看,吃饭的时候,我们会把动画片放在孩子面前,,为什么?因为孩子不说话就可以往嘴里喂,就是最简单的方法,对吗?所以你会把手机递给孩子,让他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动画片上。
比如说你看,孩子想跟你要一个东西,比如说你的车钥匙,你觉得车钥匙这个东西不能给,你就要用转移注意的方法来解决。比如你说:“唉呀,车钥匙有什么好玩的,你看这个洋娃娃多好玩,是吧?”但你有想过吗?这就代表着你不去关注他需要的东西,尤其是还会代表什么?代表你没有接纳他的情绪,你总在用其他的方法,也就是用问题解决问题。
长此以往,孩子学会了交换条件:“妈,我不想写作业。”你经常会怎样?写了作业给发零花钱,那下次你不发零花钱他还写吗?所以我们有的时候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其实在交换条件。你交换了孩子的某一个条件,使得孩子学会了和你谈判,使用交换的方式进行的教育,一定不长久。
03 第三步:修复关系,不要冷战
如果你发现我们已经做错了,该怎么办?
首先提供的第一个解决方案,叫作修复关系,而不是冷战,怎么修复关系呢?我们要知道的是,如果不想再重蹈覆辙,那么我要做的一定是,不要选择默不作声地冷战,不要选择不主动联系,不要选择等着孩子来进行跟我修复,而是我主动出击去做些什么。
比如说如果有一天,我能够去主动跟我的孩子讲说:“宝贝,妈妈上次那个话可能说错了,我觉得也许我有更好的表达方式,如果下次再出现这样的事情,妈妈又这么说了,你跟妈妈说一声好不好?我会试着去改的。”如果你总在等他去向你低头,孩子本身对自己的认同感也会降低,甚至他有可能会认为,我们就应该选择和彼此远离的方式,而选择越来越疏远你。
所以其实不冷战,你的主动修复,就可以变成孩子也愿意主动向你修复,孩子也愿意向你踏出一步,愿意跟你建立连接,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是我们去感受孩子的感受,而不是处理他的感受。这怎么区分呢?书中举了一个很有趣的案例,我们来听一下。
她说,有一天她女儿的表哥,需要坐她们家的车,没留神,这个表哥坐了女儿最喜欢的座位,所以女儿就哭了。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以前就会说什么?说:“坐哪儿不是坐,你那么任性干什么?换个地方坐不就行了。”或者是要求她的表哥把这个座位让给她。
但是如果你去接纳她的感受,你应该先蹲下来,让你们的视线处于同一个平面上,你可以温和地对她说:“你看到他坐在你的座位上,你觉得很难过,对不对?你是不是真的想坐那里?”如果她的哭声能够稍微缓和一些,并直视着你,就代表着你们相互体会到对方的感受了。你可以指着这个座位问:“那你想坐那边吗?来,你愿意就点点头,不愿意摇摇头。”如果最终她选择了一个座位,那是她在你感受了她的感受之下,做的决定,她就会好起来。
但是我们有时候需要速战速决,像早上早起,他很纠结于到底穿这双鞋还是那双鞋,这对于父母来说简直抓狂:“你就穿个鞋,我们要迟到了,宝贝,你再不出去就堵车了。”好,如果你感受他的感受:“宝贝,来,两个鞋都带上,路上想穿这双穿这双,想穿那双穿那双。”或者你可以问他:“你还需要点时间吗?要再想一想吗?但是要迟到了,我们把鞋拿到车上去选,好不好?”这都叫作去感受他的感受,因为他在着急,他更想知道他今天这身穿着打扮,到底穿左边的鞋子好看,还是右边的鞋子好看,对吗?
所以这是我们所提倡的不要冷战,而是去站在修复的角度,主动去连接对方,
你越是能完全接纳他,他就越有幸福快乐的能力,这不仅适用于孩子,其实也适用于你自己身上。就像樊老师说过的,我们其实有些东西,是要接纳它过一辈子的,对吗?因为每个人都会有缺点,有些缺点我们是要跟着它过一辈子的,我们要接纳这一点,而你越不会去接纳这一点,你就越无法接纳自己的情绪,而你越无法接纳自己的情绪,你就越无法去接纳孩子的情绪,你们都在处于一个负能量的反馈循环
二、让快乐成为家庭传承的能力
那么最后一个能力叫作快乐是家庭的传承能力。我们经常会听到很多父母说,我也不希望他多有出息,我就希望他开心就好了,他每天快快乐乐就好了。但说句实话,各位父母们,每当你说这句话的时候,你是一个快乐的人吗?每当你去跟孩子说“爸爸就希望你快乐”,你自己是一个对快乐有感觉的人吗?
我们有一些很容易感受到社会当中的一些好的宝贝,比如说你看,他会说:“老师,我可开心了,今天过得可好了。”我说:“你怎么了?”“我跟你讲,我今天就要吃那个冰淇淋,冰箱还剩一个就给我买了,好开心。”
但是当我们说这个开心的时候,父母会认为这件事情开心吗?父母肯定就是去个冰柜,批发一堆回来,你已经逐渐丧失了对一个事情的正向反馈,那就是因为你没有去接纳自己的感受,你没有去关注自己的每一分每一秒。
精神分析学家亚当·菲利普斯说:
“如果你苛求快乐反而会破坏生活。”
生活中必定是有苦才会有乐的,没苦怎么会体现出乐呢?所以你一定要试图去消除痛苦,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来忘掉,这样能够快乐吗?不是的,你永远无法接纳自己的负面部分,你就永远无法真正快乐起来。
所以你要理解一点,快乐传承在点点滴滴的体会的你希望孩子是一个快乐的人,请你先做到你也是一个能够体会快乐的人。
所以你看,这就是这本书的第三个部分,如何能够给到家庭一个最简单有效的沟通方式?就是通过去感受对方的感受,通过去包容对方的感受,通过不否定对方的感受来做到。如果你感觉这一部分也很有帮助的话,希望你能够推荐给你真正在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