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次大地震发生了,我没有看朋友圈的文章,也没有微博,虽然知道此时关于地震的消息已经满天飞了,各种各样的文章也层出不穷,有很多不为所知的实践者,不过更多的是祈福者,或许个人觉得这么多人的祈福,采取点行动更好吧。
曾经守在习惯守在自己“一亩三分地”的世界里,对这样的消息是没有多大感觉的,或许也很多人都有一样的心理: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自己也帮不上什么忙,等等。但是当越来越觉得生命的可贵和生命的意外性后,无法抱着曾经的心态,看着那些地震中的各种遗憾的故事,自己似乎能够感同身受。看到各种文章中出现的“谣言”,那些发灾难财的人,只有一种可悲感,没有人性的人不算人。我看了中日新闻网的公众号新闻,觉得那个还是比较可靠,我不喜欢跟着祈福,自己应该可以做点什么,哪怕只是一点点。恰好看到猫叔他们在一起听听里义卖听课,我买了,这是自己做的第一步吧,不再以自己无法做什么为借口。只要你想,肯定有什么可以做的。所以,我会去寻找一下捐赠的途径,希望所有人能平安无事,也希望余震不会再发生。
每次灾难发生后总会有人写应对灾难的方法,而灾难虽然警醒了人们“灾难需要自救”的意识,却也只是意识。生活总是充满意外,我们无法预料,没有绝对不会发生的事只有做好准备。毕竟很多年前也没有人会相信全球气候会变暖这个现象。地震带给我们的,除了对生命的珍惜,还应该有着面对灾难的自救和防范。
看了作者槽值的《地震后的第一条短信,我永远舍不得删除》,很多地震中的故事看了会不自觉的去联想那种情景,有些有种想哭的冲动。不过正如她的主题所要表达的:父母的爱的伟大,让我更能理解父母的爱的伟大,也更可以去接受曾经不能接受的他们的行为,也让我更珍惜和懂得深信:没有什么比珍惜当下更重要。就像自己认为的:和父母在一起的日子,就像是在做减法,在一起一天就会少一天。生活中会看到,也会面对很多那种对年迈的父母置之不理的人,会为了钱而暴对父母的人,心理都只为那些父母所惋惜。也有太多的人经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无法挽回的遗憾。我的父母很固执,很多固执的让我会忍不住跟他们顶嘴,闹矛盾,但是对他们的付出我真的觉得太沉重也无以为报,或许当我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无以为报了。他们让我安逸的过着现在的生活,解决了人生的几大难事,但我们家并不富裕,只是他们把自己的时光全用在了我和我妹妹的身上。我很感谢他们教会了我孝顺,教会了我礼仪,教会了我很多...记得曾经有一个小品表达的:家风是可以遗传的,所以我的内心一个想法是把他们教给我的这些好的都传承下去:礼仪、孝顺。
或许是自己一直没有做到过什么,感觉一直都是他们为我操心,或许是看着他们那么累却还要为我们坚持,却从来不说自己的苦,他们时刻关注着我们,而我们却对他们知之甚少,我有一个强烈的愿望:就是让自己的能力能够支持起让他们能在晚年可以有做自己想做他们喜欢做的事,这也是或许是自己最深的动力吧,那个进取心所隐藏的动力吧。对待岳父岳母也是如此,他们和自己的父母也是一样的,都挺伟大。曾经我选择另一半的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她要孝顺,有最基本的通情达理,否则即使再好我也不会。
最后,以作者槽值说的一个小故事和最后那个和自己一样的愿望结尾,同时也再次跟地震中的同胞说:加油!一定会过去的!
001看过一个笑话。
妈妈问小明:“你今年几岁啦?”
小明说:“我今年三岁啦。”
妈妈又问:“那爸爸几岁啦?”
小明说:“爸爸也三岁啦。”
妈妈很奇怪:“爸爸为什么只有三岁呢?”
“因为爸爸是在我出生那一天才变成爸爸的呀!”
我们经常会认为父母的固执与不理解,会把自己的不幸归结为他们的教育和影响,但很多时候又忽视了,他们也是在我们出生那一天才开始学习为人父母,他们也被粗糙养大,没有人给他们培训上岗,也没有人告诉他们“合格的”父母应该是什么样子。
他们摸索前行的样子,看上去不那么标准,有时候又太小心翼翼,让人心疼。
002我觉得我努力也是为了当下。
是为了我妈在超市货架上驻足不前时,不用因为价钱便宜去买高仿上当;
是为了我爸在出门待客时,不用因为省一点钱还穿着十年前的旧衣服;
是为了在面对疾病的时候,不用因为经济原因被迫放弃更有效的疗法;
是为了能有最大的余地为他们选择更舒适更有尊严的人生。
我一定要努力。
因为我想要的,他们总是在拼尽全力,而他们喜欢的,我想努力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