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解释
青春期:是由儿童到成人的过渡时期,由于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的影响,人体的外部形态、身体机能、心理、智力、思想、感情、意志、行为等方面都将发生巨大变化,整个肌体渐渐成熟。
亚伯拉罕·马斯洛:心理学“第三势力"代表人物,人本主义心理学开创者,又是一枚犹太人。我们最熟悉的,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青春期的孩子正在进入高层次需要的阶段,所以爱和尊重尤为重要。
马斯洛的关系理论
关系理论:马斯洛认为再复杂的关系,都逃不出一个人和另一个的,二元关系,这是所以人际关系的基础,因此,我们把握好了人与人之间的二元关系,其他的就引刃而解了。简单了二元关系,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支配--从属型:一方在于控制另一方,另一方试图反抗,没有结果后,偃旗息鼓,麻木地听之任之。
二、淡漠放任型:一方对另一方放任自流,冷淡,不积极回应,另一方无的放矢,散漫,游离。
三、平等尊重型:双方尊重彼此,能平等的沟通交流,达到彼此内心的愉悦。
支配--从属型的亲子关系
个案:BB,13岁男孩。初一休学在家,无精打采,郁郁寡欢,提不起精神做任何事情,刚休学还打下游戏,逐渐游戏都不再吸引他。初步诊断为抑郁,父亲陪同来咨询。我发现一个现象,他父亲在时,他动作都很少,更不要说讲话,但一对一咨询时,发现眼神没那么游离,有时也能一问一答。通过了解才知道,BB的父亲在当地,是一等一的牛人,说话铿锵有力,做事顺风顺水,在他面前,儿子简直一无是处,太弱。于是,他为儿子规划了美好人生,景绣前程,奈何儿子越大越不争气,处处和他对着干,于是纷争不断。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突然孩子就不说话了,也不怎么搭理父母,刚开始以为孩子赌气,没有在意,没想到,一天比一天严重,结果......
也许你会认为,这只是特例。也许是的,哪怕只有万分之一,我们也不希望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身边。其实,随着社会压力的加剧,这样的悲剧还在不断上演。
不光是强迫的学习,还有强迫的爱,处处小心谨慎,用心呵护,怕孩子吃苦,吃亏,这不准,那不行,最后这种约束的爱,让孩子找不到自我成长的方向,在压抑中陷入孤独,迷失自我,造成一系列隐藏的心理问题。
对骂,一种反抗
以上三种情况:对骂、撒泼、沉默,你与孩子有过吗?
通常的家庭都会遇到,这不是大问题,但作为父母不重视,不另辟蹊径努力解决问题,就很有可能让它成为隐患。
淡漠放任型的亲子关系
个案:妞妞,14岁女孩。活波可爱,疯狂喜欢杨洋,凡到之处,必追。开始,父母觉得追星没什么,支持。到后来,没有心思学习,上课无精打采,沉溺于网络直播,家人才陪同来做咨询。了解到其家庭较为复杂,父母离异,妞妞跟爸爸。爸爸独自在外地做生意,交给婆婆爷爷照顾。老人觉得孩子没有爹妈在身边,就“精心呵护”,要什么,给什么。妞妞妈妈,觉得前夫的钱不给女儿花,划不来,拼命帮女儿争取这样,争取那样。妞妞爸爸,经济比较宽裕,也觉得亏欠孩子,尽量用“钱”弥补,孩子要什么,给什么,不讲原则和界限。小学二三年纪就开始玩智能手机,零用钱也是成百上千没缺过,但是放任自流,不是爱,是害。在缺爱的环境中,妞妞开始自己找寻她认为的爱。偶像崇拜,有自己的一个小团体,网络直播,赢得所谓的关注和鲜花。孩子和父母越走越远,孩子寻找的爱,也越来越空虚,飘渺,这样的结果,我想不是父母不爱孩子,而是缺乏有原则和界限的爱。
没有那个人的成长,开始就一帆风顺,马到成功的。家长不要因为孩子在青春期的一点点叛逆,就放任自流,回避问题。孩子是需要不断的引导和纠偏的,如果我们作为父母稍有退缩,就会让孩子觉得缺乏爱和尊重。缺什么,他就会补什么,而他补救的方式往往是偏激的,比如追星、早恋,或者孤僻等等。一旦,发生了这些问题,我们还得爱他,只有爱才能唤回迷失的问题孩子,打、骂、不予理睬,都没有任何作用,做父母谨记“爱是恒久忍耐”。
平等尊重型的亲子关系
最佳状态是什么?大家一看就知道。但不是一开始,我们就能办到,也不是我们开始建立了,就一直能保持,这样的状态,需要我们父母不断的调整,不断的自我修炼。
平等尊重,看似简单,但要在父母和孩子之间一直保持平衡,的确需要耐心和爱心。因为,孩子处于弱势一方,父母难免不强势,即使父母不强势,孩子总以弱势自居,也很难达到平衡。这就需要,父母和孩子,平时除了在家庭生活中,以平等尊重为基调,在社会生活中,也应该以平等尊重对待周遭。只有日常的修炼,才能化有形为无形,滋润我们的心田,让我们心平气和对己、对人、对事。才能真正建立和保持平等尊重的亲子关系,让家不再伤人,而是成为疗伤的港湾。
首先我们尝试:
1.你说,我听。你不说,我不猜。
2.不说伤害尊严,攻击人格的话。
3.不论断。不论断他人,也不论断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