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来自 www.jianshu.com 简书App
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是父母永不放弃自我成长
孩子是父母的老师,他来到这个世界上,督促父母把从前忽略的课程补上,不断完善自己的人生地图。
大多数家长,看到孩子不如意的地方,就开始忧虑孩子十年后的高考,十五年后的婚姻,以及二十年后的事业……
忧虑本身,就会毁掉孩子的未来。
家长一直在间歇性地关注孩子,孩子有问题,就关注多一些。对孩子的教育,缺乏一个宏观的掌控,对于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做得够不够,自己心里也没底。对孩子未来的发展走向,就缺少了一份确信。不确信,就会慌张。
许多家长, 生活遵循"最安逸原则" ,达到了表面上的"圆满"。其实,很多人生议题并没有完成,而是搁置在那里。
"成长的断崖":选择了一条安逸的路,结果却被动地陷入烦恼的泥沼。人生的议题并不会因为我们的回避而远离。
"四十岁死,八十岁埋"
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我们对现实的观念就像是一张地图,凭借这张地图确定自己的位置,知道要到什么地方,怎样到达那里。
有的人过了青春期,就放弃了绘制地图。大多数人过了中年,就自认为地图完美无缺,对于新的信息和资讯,他们也没有多少兴趣。
我们的人生地图,至少要通过三组关系来定位,分别是与自己的关系,与他人的关系,与世界的关系。最简单的逃避办法,就是退缩,并保持现状。许多人不接纳自己,常常会自我否定,却放弃了内在探索,而选择忍耐和逃避。把人际关系简化只剩下亲人关系(在家人面前,就算任性为之,也会获得包容)。
孩子的到来,则让妈妈们无处可逃。亲人和朋友会包容我们,但孩子只是凭天性和直觉生活,亲子关系不是完全对等的人际关系。我们的情绪和成熟程度,我们对生命的理解和态度,我们处理亲密关系的能力,被这个小生命映照得一览无余。
从某种意义上说,孩子是父母的老师,他来到这个世界上,督促父母把从前忽略的课程补上,不断完善自己的人生地图。
如果我们对这个世界不再好奇,怎么能留住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是天使":督促父母深刻反思自己的成长历程和思维模式,生命走向开阔,这是孩子带来的改变。
如果我们抗拒成长,就会把成长的任务转嫁到孩子身上。如果我们不能接纳自己,对自己不满意,就格外需要一个令人满意的孩子。如果我们不能处理好亲子关系,心中就会有一个"理想小孩"的形象。和孩子绑定在一起,共进退,同悲喜。
所以要选择与孩子一起成长
并非过了18岁,便是真正意义上的成人,在某些时刻,我们只是大号的孩子。我们成长中许多成长任务并没有完成,与孩子相处,这些问题再次浮出水面
离开心理舒适区,进入不确定的状态。最美的花朵都开在最艰辛的枝头。成长就是破茧成蝶。成长意味冒险,也伴随着苦痛。
教育的方法和技巧,只是孩子成才的冰山一角。有时候,孩子的教育,拼的是父母的处世态度。父母的整个人生,都会参与到教育中来。仅仅懂得柴米油盐,会离孩子的精神世界越来越远。
教育孩子的王道,是执着地栽培自己。
最理想的状态--孩子懂的,我们懂;孩子不懂的,我们也懂
求索过程,既是为自己,也是为孩子。孩子的起点,是父母的肩膀。孩子永远不会有相同的起跑线。
所以,我敬重那些勤奋好学、不放弃自我成长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