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常州路小学体会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在初夏,在五月,为认真学习借鉴先进学校的合作教育理念和经验 ,进步推动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育人水平的提升,2019年5月7日,我们一行12人,在刘局长的带领下,于凌晨五点出发,赴胶州市常州路小学参观学习。
胶州市常州路小学是合作学习示范学校、青岛市合作教学联盟学校,其”合作共赢"的理念“手拉手走向成功”的校训、精诚合作的学习教研氛围无不给老师们留下深刻印象。
在整整一个上午的考察学习中,老师们首先分两组分别听了两节示范课,一节是《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绘本阅读课,再就是观摩了两节班级文化常规展示。通过观摩自主、合作学习的教学,体会和品味课堂的精彩,领略合作共享的魅力。
随后,又观摩了常州路小学的读书节的活动,从中感受到学生充满阳光、青春、活力的风采。聆听了常州路小学张坤霞校长亲自作的《合作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报告。张校长毫无保留、坦诚布公地讲解,从合作教学、合作教育到合作文化,从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家校合作到小手拉大手,从小组建设、师生培训到全员关切,让老师们茅塞顿开,如沐春风,受益匪浅。
在这次参观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两点:
一、有一种意识,叫细节。
常州路小学学校不大,也不豪华。学校在“袖珍地盘”做足文章,将文化智慧向空中立体发展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在学校的每一个柱子四面展示学校文化、角落里设置图书角、甚至在墙上的管道上,都构思巧妙,无不展示出学校合作共赢的教学理念。他们的墙壁文化也很有特色:在一楼,不大的墙壁上,一边是五十六个民族大融合的展示,另一边悬挂的是浮雕式的中国地图、世界地图。这些文化,就潜移默化地走进孩子们的心里。
注重小细节,不仅仅体现在文化建设的精妙小心思,而且对学生的教育也能随时体现出来。当时,刘局长正在对着墙壁拍照的时候,一个一年级的学生路过,立即猫下身子,弯腰从他的身边走过,不影响老师们的拍照。再比如孩子们说话的时候,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音量,这完全都是一种无意识的养成行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种行为的养成,一定是长期潜移默化的结果。
二、有一种文化,叫合作
经过多年的培养和提炼,合作已成为常州路小学的一种传统,更是引以为豪的学校文化,因此他们的合作无处不在。
教师之间有合作。在常小学校,集体备课、教研活动、专题论坛,级部展示、教学比武,不只是人员的集合,更是情感的升华。教研组内一人上课,全组行动,全程服务,以集体的力量保证授课质量。
学生之间有合作。通过展示,我们知道了班级里的孩子们的分组合作,并不仅仅表现在形式上,而是确实深入到了理念中。每个孩子既有明确的责任,也有合作共赢的团体精神。其中,他们的展示台跳格子,形式也很新颖。
家校之间有合作。通过介绍,我们知道了,常小致力于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教育网络,形成教育合力。每学期开设家教论坛、制作阅读存折、生活存折、评选书香家庭、聘请家长教师,家校合作,共育英才。
通过学习,我意识到,合作教育成就了常小,常小光大了合作文化。中国有句古话,叫“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在我们学校,也应该在校内校外、课堂课间,也应该真正让合作走进我们的实验小学,而不仅仅流于一种形式上的合作。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苦干很重要,巧干更重要,合作最重要!
在五月,在初夏,让我们以梦为马,不负韶华,真正让合作教育走进我们的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