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条朋友圈后,收到了很多关心和鼓励,也让我意识到,活着是件严肃的事,而我,也应该对自己负责。
Part 1 喊死喊活的真相
情绪波动大、易烦躁、甚至毫不讲理,在状态好和走极端之间反反复复。我大致分析了一下那个多次认为"活着就是一种痛苦"的我:偶尔情绪低落→对某些小事烦躁→开始联想所有不好的事情(有些是不真实的)→活着真的很痛苦
离开这个世界,倒不如说是我逃避现实的一种途径。我认为这样就可以什么都不做,什么问题都不用我解决,暂时地给自己找很多逃避问题的借口。
其实我积极一点,把问题解决了,很多事情也不会发生。
举个栗子吧。
19年4-7月,我觉得考试就像在身上撕口子一样痛苦,当时难过完之后,什么都没管,换来下次考试的更难过。但当我认识到解决错题才是最重要的之后,没怎么闹腾过了。
Part 2 寒假的恶性循环
我不敢说寒假有多认真学习,但至少在新年之前,一天能学3轮,有计划,还能画点东西。后来新年这几天时间轴乱了,学习也几乎停滞,但我没想到还会影响年后的学习。的确新年那几天有些家庭变故,但还是能走出来。
只要这天我摁掉闹钟睡过去,就会觉得这一天是失败的。本来只是睡过去1小时,我可以因为这1小时的不满意在床上躺一早上。而荒废了一个早晨,我会理所当然地认为今天不完美了,下午和晚上都要荒废掉了。
的确新年那几天是落下了功课,也许你只是差了1套模拟卷,但第2天想到要把昨天的补上,就觉得好多啊,往后拖吧,拖着拖着,变成了学习任务堆积的恶性循环。
我还梦见过开学收作业,我一项都没写完,但矫情的是,一面担心每天有多少作业没写,一面找各种借口拖延作业、不想打卡。
这两天忽然情绪波动很大,可以学习很久,也可以因为一些小事不如意就走极端。担心延迟开学,担心网络教学,担心寒假作业不会的题目没人讲,担心听不懂课,担心补习班,担心一堆不太可能发生的事,自己却不想着解决问题。
Part 3 关于生命
也许你觉得奇怪,我那么多次质疑活着的意义,却没有把离开付诸实践。
2、3年前我曾经试过两三次,在手上划几道小伤口(很浅、小于0.5mm、没有血那种),当时只觉得轻微的痛感可以减压,后面过了这个阶段也没干过了。
直到去年1月份,因为某些原因激动之下抓起了美工刀,想再弄小伤口,可笑的是,美工刀抓反了,我还用力往下摁,右手食指鲜血涌出。我以前不知道我对生命是渴望的,但是当我拼命止血的时候我知道了,当我上网查伤口处理的时候我知道了,当我害怕感染一个人去药店买双氧水的时候我知道了。
当时和朋友发微信,我至今记得他当时难过的模样,我暗暗向他保证:不管怎样,我以后都不会做这种伤害自己的事情。从此每次不管多么难过,多么冲动,想起对他的保证,一直一直没做这种事。
最近一次感受到生命的厚重是这个寒假。
半夜母亲的外婆(普通话打不出她的称呼)心梗,我们马上打急救送院。当天半夜她不手术就没了,我们冒险也要拼一次。后来进CCU、进ICU、气管切开、心脏穿刺……原来面对每一个关于生死的决定,人真的会什么都顾不上为了生命而全力以赴。直到最后一刻,我还在问父亲为什么大家一致决定放弃治疗,为什么医生能断定她活不到晚上?当时我脑子一片空白,只想着如何让她活。
年三十的中午她去了另一个世界。以前我只是偶尔探望她,但她离开这个世界之后,看着四面白墙的空房,我满脑子都是从前为数不多的回忆。看春晚、吃汤圆、阖家团圆的时候,我会想到她躺在冷库里等着火化,冰冷又孤独。之前不觉得有什么,可是她离开之后总觉得空缺了什么。原来家人离开世界的感觉是这样的,我真的明白了原来死亡,对于爱你的人意味着什么。现在想来,以前那个对自己的生命如此轻浮的我真的很不负责。
生命可以如此厚重,原来活着,对自己、对别人,真的很重要。我妈一直认为选错了,不该让她进ICU,不该让她受插管、穿刺的苦,甚至不该做手术。但是说实话,如果我们一开始就放弃了,后来肯定会后悔为什么不拼一下那一线希望呢?
她离开之后,家里的大人很冷静,事情过去后,他们依然团圆、欢笑。看着她空荡的房间,有时候想,也许她只是搬家了,搬到了很远很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