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每每看到一池荷花的图片,就不由会想起自己名字的由来。
我出生于农历六月,恰是江南荷花盛开的季节。母亲告诉我,我出生以后,村子里的大人们就管我叫荷花。"xx花"之类的名字用于女孩子,在农村应该还是很流行的,母亲也不觉得这个名字有什么不妥,于是随他们叫开了。
第一个有记忆的那年初夏,经过含苞待放的荷花田的时候,母亲设法采了一支荷花给我带回家,我郑重地将它插在瓶子里,期待它的开放。一日日过去,似乎迟迟不见动静。直到生日那天,睁开眼睛时候,看到荷花竟然也盛开了!
其实,我并不记得自己曾被村里人叫做“荷花”的。但我记得,在后来的很多年里,快临近生日的时候,母亲或者我都会设法采摘一支含苞的荷花带回家,养在花瓶里,几乎成了一个不变的生日庆祝仪式。
农历的生日每年都会落在七月不同的日子里,但是,采回家的荷花总会在生日那天盛开,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成了谜一样的存在,于是,便也相信了母亲认为的,我的生命与荷花之间的链接。每每看到含苞的荷花的时候,似乎也在提醒我,自己的生日快到了。
那时候的生活非常简单,生日也不可能有太隆重的庆贺。依稀记得,除了荷花之外,母亲还会给我下一碗面条,里面放两个鸡蛋,已经很是奢侈了;而且好像那天也只有我一个人才能享受到这样的待遇,而非全家人。
随着慢慢长大,也快要到上学的日子了。从京城回老家探亲的舅舅问起我妈妈,给我起了什么名字,然后说道,荷花寓意是好,但作为女孩子一辈子伴随的名字会显得太乡土,除非一辈子在农村,出不得方圆几里。于是做主给我起了现在的学名。
我小时候对名字的意义并没有很深的感受,只是慢慢长大后,周边人的影响让我觉得,自己的名字并不够通常意义上的女性味,也没有很深的诗意或涵义,反而应该说很男性化,而且很反应出出生时的年代气息的影响,因此一直不置可否;上了大学以后,开始流行起英文名,于是给自己起了一个绝对女性化的英文名字,算作一种补充。但随着自己对西方文化的理解和更多地接触了西方女性的名字以后,对自己给的英文名字也开始不甚满意了。只是,那时候,这些都已经成为伴随自己的符号了。
名字只是一个符号。曾经有一段时间,我或许只能这样安慰自己吧。而随着自己阅历的增长,似乎也越来越不在乎了。现在,有时候反而会为自己男性化的名字感到自豪。这,是否就是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