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不可避免,如何做到“非争”呢?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你可以不与别人比较吗?

我感觉很难很难。

虽然说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DNA不同,长相不同,性格不同,每一个细胞都不同,根本没有比较的前提和必要,但是人还是忍不住要跟别人比。

学习成绩要比,工作能力要比,房子、车子摇臂,老婆孩子也要比,认真想一想,人是不是很可笑呢?

每个人生来的条件就不同,喜好不同,追求也不同,如果非要比较,也是一种不公平竞争。

为什么这么说呢?

比如说学习成绩,是我们必须要比的,因为学校要排名次,中考、高考都是按照成绩高低来录取的,成绩不好就上不了好学校。但每个人的优势不同,学习能力也不同,有的人擅长英语,有的人擅长数序,考试成绩只能代表自己对所学知识掌握的程度,如果非要比成绩、排名次,可能会打击一些孩子的自信心,也可能助长另一些孩子的傲慢心。

我上学的时候成绩好,高中的时候几乎一直是班级第一,我也有点被“铁第一”这个称呼熏得飘飘然了,觉得自己是有点小聪明的。但是,工作之后就优势顿失了,情商低,不知道做外贸需要哪些能力,一路走得跌跌撞撞,自信心也被磨得差不多了。

如果不是我对身外之物看得比较淡,要是时时刻刻与周围的人比较的话,那肯定会痛苦得很。

幸运的是,我在不到四十岁的时候接触到了传统文化,从此走上修身养性之路,我明白了人要跟以前的自己比,而不是跟别人比。于是,我每一年都能感受到自己的进步。特别是最近几年,每年都会写年终总结,想想自己做过的事,取得的成绩,都会觉得这一年没有虚度。

所以,既然活着避免不了比较,那就转换一下目标,不去跟别人进行没有意义的比较,就跟过去的自己比吧,“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到最后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灵魂能够升级,去到更好的地方,这应该是对自己最负责任的做法了。

《反内耗思维:阿德勒的16堂钝感力训练课》这本书讲到了“非争思维”,概况了两句话:

第一句是,以不争之心,求有争之果。

第二句是,只借比较照镜子,不以成败论英雄。

我觉得这两句话非常好。

不争,是不把所做的事情看作和别人的竞争,完全靠自己对事情的热情来驱动;而有争是和自己争,希望提高自己的表现水平,同样是靠自己对事情的热情来驱动。当你对这件事的热情足够高,你在这件事上的胜率也就自然提高了。这就是“以不争之心,求有争之果”。

人需要时不时看看外部,看看这个领域的高手在做些什么,通过与他们的比较,来确认自己的路是不是走对了,以及通过比较来获取新的灵感。与他人的比较,只是我们自己的“后视镜”,而不是“发动机”。比较的过程重要,但结果不重要,因为人的价值不能由比较来决定。做到了自我接纳,对自己的价值评估就不会受竞争结果的影响。

如果能够这样思维,我们就能够很自然地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会在意社会上其他人的声音,也就能够遵从自己内心的节奏,全身心地投入,成为一个可以践行“长期主义”的人,也最有可能取得非常好的成果。

这样的人就像天空中最亮的星,可以带给很多人光明和希望。

我看到了很多这样的人,我也希望自己能够成为这样的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