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读《俗世奇人》谈谈中华文化

最近通过支付宝借书小程序,从重庆图书馆借来冯骥才先生的《俗世奇人》读完了。

     初中时候,学过《泥人张》和《刷子李》,印象十分深刻,一直没忘记这本书独特的写作风格,过了这么些年,才完整地读完这本书(对有些独特的写作风格我会记忆犹新,比如高晓声先生的陈焕生系列,高中时学过的,但还念念不忘)。

书中地道的天津话,短小精湛的故事,出人意料、情理之中的结局,总共几十个故事十分吸引人,半文半白,篇篇耐人寻味,个个诙谐幽默,含有“三言二拍”的韵味。本来就喜欢听天津话,读起来亲切感十足。

      书中还收录了冯骥才先生亲自手绘的三十九幅生动插画,十分形象、灵动、传神。

     其实方言也是博大精深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华夏大地孕育了那么多个民族那么多种方言,其中有些方言的发音包含去声的很多,是一笔不可多得的研究训诂、音律学文化遗产,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不要把方言遗忘在历史的长河中。

     前一段时间,有一则新闻报道一些字词的拼音被改了,包括骑由ji改成qi,说(shui)服改成说(shuo)服等等,这或许不是为了迁就一些“文盲”而改的读音,自古以来,顺应时代的发展,举个例子,比如文字的演变过程:甲骨文 → 金文 → 小篆 → 隶书 → 楷书 → 行书 ,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中华文化一定要保持它的丰富性,避免穷途末路,也许这是危言耸听了。

     老蒋曾说过:一个国家如果文化亡了,那就真的娘希匹了。民国时期,大师辈出,国家重视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历史还是惊人的相似,春秋战国和民国时期,国家战乱,却都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读书的时候有作文经常写记一个人,冥冥之中好象有写母亲又好象没有,即便有我想也是假情假意假虚构的吧! 游子吟:慈母手...
    小依米阅读 3,325评论 0 0
  • 12月目标87kg。 第21天,持续上涨3天。第二个10天一两没降反增完败,第3个10天开始。 饮...
    流云听涛阅读 1,176评论 0 1
  • 一个生命,是逐渐走向更开阔的世界的过程,好的关系,应该最终会导向这个结果。如果在一个长期关系中,你,或者彼此,都越...
    BlCReg阅读 2,187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