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想干事、会干事”的干部“能干事、干成事”

       为实干者撑腰,为干事者鼓劲,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以贯之的鲜明立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专门强调,切实为基层松绑减负,让想干事、会干事的干部能干事、干成事。这一强烈信号,让重实干、重担当、重实绩的时代主旋律奏得更加响亮、更加激荡人心。作为组织部门,如何更好地为基层干部减负赋能,最大限度释放他们干事创业的活力,也是一道常做常新的时代课题。

       知责于心,永葆“想干事”的激情。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就会散一尺。思想固化的病灶在于理想信念缺失,表面上“不想干”,本质上缺少的是干事创业激情、争先创优意识、担当作为责任。现实中,部分干部安于现状、得过且过,很大因素是这些干部各自盘算自己的“小九九”、固守自家的“一亩三分地”,深陷于“温水煮青蛙”的泥沼中。组织部门要牢固树立以实绩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的鲜明导向,练就一双识人辨人的“火眼金睛”,有识人之明、用人之度、容人之怀与服人之德,全面地、历史地、辩证地考察识别干部,注重在一线挖掘发现干部,在一线培养选拔干部,把敢不敢扛事、愿不愿做事、能不能干事作为选拔干部的重要标准,分类考察识别一批担当作为的“良将”、改革攻坚的“猛将”、勇于创新的“闯将”、年轻有为的“小将”和经验丰富的“老将”,让潜心谋事、激情干事成为主流、蔚然成风。

       担责于身,增强“会干事”的本领。干部要立得稳、站得直,精神就不能“缺钙”,本领就不能“偏科”。要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突出政治之训、思想之训,抓住“关键少数”,铸牢政治忠诚,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聚焦干部理论政策学不深、专业技能学不精、服务能力学不全等短板,突出“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分层分类实施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工程,靶向施策让干部从干事创业中学方法、增智慧,克服“本领恐慌”、成为行家里手。要健全“干中学、学中干”能力提升机制,在思想淬炼、政治历练的基础上,强化专业训练和实践锻炼,注重在转型发展主战场、重大斗争第一线、服务群众最前沿磨炼干部,推动干部在攻坚克难中练就过硬本领,在斗争实践中淬炼钢筋铁骨。

       履责于行,营造“能干事”的氛围。用什么人是导向,不用什么人也是导向。只有改变干部不犯错误下不来、不到退休下不来的状况,让那些为官不为、偷奸耍滑的庸碌干部靠边站,才能让“躺平”的干部躺不住、干事的干部更担当。当前,基层组织部门普遍存在对于干部“下”的考核标准、“下”后再“上”干部甄别机制等还不健全等问题。针对干部“下”的不同情形,要坚持分类施策、精准施策,既区别具体情形的性质、类别、轻重程度,也区分干部的性格特点、专业特长,因人而异、因事而异提出“下”的措施,让干部真正认识到职务是用来干事的,干得好才能有舞台,确保干部“下”得科学规范、“下”得心服口服。同时,要深化思想教育,坚持“下后有事干、下后还能上”,根据其能力专长合理分配工作,对影响期满、符合条件、在新的岗位上表现突出的要及时大胆再“上”,让干部在严管中受警醒,在厚爱中增动能,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氛围。

       奉责于公,秉持“干成事”的追求。凌空蹈虚,难成千秋之业;求真务实,方能善作善成。干成事既是一种价值追求,也是想干事、会干事的综合反映。当前,干部队伍中不同程度存在“干多干少一个样”“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的错误认知,要打破这一怪圈,就必须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健全完善严管和厚爱的平衡机制,既体现“严”的主基调,又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妥善把握事业为上、实事求是、依纪依法、容纠并举等原则,坚持全面考量、区别对待,有什么问题就查什么问题,做到精准、规范、慎重问责,坚决杜绝用问责代替管理、以追责推动工作的现象,严肃查处诬告陷害他人行为,让诋毁抹黑、别有用心者受到惩戒,旗帜鲜明为担当者担当、为实干者撑腰,激励广大干部大胆试、大胆干、大胆闯,汇聚干事创业活力竞相迸发的正能量。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