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杜绝”寻求调查研究“最优解”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党员干部在调研过程中,要杜绝“作秀式”“盆景式”和“玄虚式”的“花架子”调研,做到问题找得准、要害切得中、困难解得决,真正“调”有所得、“研”有所获。

杜绝“作秀式”调研,莫让内容“散光”。调查研究要明确研究方向,找准定位,选题不能过于宏观、涵盖面太广,不能让人有一种“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感觉。要聚焦一个中心,特别是要以重点工作为中心进行选题,只有这样调查研究才会有所作为乃至大有作为,否则就会偏离“主航道”,盲做“无用功”。要聚焦服务大局,要胸怀大局观念和整体意识,站在全局工作的高度,用发展的眼光,以宏观性、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思维,抓住带有普遍性、苗头性、倾向性的重大问题,真正做到“身在兵位,心谋帅事”。要聚焦热点难点,问题是调查研究的导向,解决难题是调查研究的本质属性,要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开展调研,要突出重点、关注热点、攻克难点,尤其是要紧盯党建工作和组织工作中的难点问题、“瓶颈”问题,进行深入、具体的调查研究,避免“嫌贫爱富”式调研。

杜绝“盆景式”调研,莫让形式“迷眼”。“涉深水者得蛟龙”。调研的形式多种多样,要有方向,但不能被定向;要走路线,但不能搞预设。如果眼光只盯一处,路线只走一条,就会把盆景当风景,把园林当森林,这会让调查失真走形变味。调研不是“调演”,如果过于注重形式、讲究排场,搞“出发一车子、开会一屋子、发言念稿子”的一呼隆、一阵风,最后只会计划满满当当、报告洋洋洒洒,结果却空空荡荡。调研的形式虽多,走心真心是关键,要坚持“四不两直”的调研方式,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斩断“彗星式”调研的尾巴,真正地潜下水去,“身入”基层、“心到”基层了解真情况、倾听真想法、发现真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办公室难以听到、不易看到和意想不到的新情况,找出解决问题的新视角、新思路和新对策,进而掌握调查研究的“主动权”,避免被调研。

杜绝“玄虚式”调研,莫让成果“注水”。“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调查研究的根本目的是服务决策、解决问题、推动工作,调研扎实,研究细实,跟踪落实,才能成果丰实。可以说,调研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其把调研成果转化成决策的水平的高低。一次成功的调研必须在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上下功夫,具体来说,调查研究的效果和成果如何,群众是最有发言权的评委,要切实把调研的成果转化成推动基层发展、利民惠民的效果,实现基层和群众满意度的双提升。要从调研成果中提炼解难题的“金钥匙”,将比较成熟的调研成果上升为决策部署、转化为具体措施,对尚未研究透彻的调研成果广泛纳谏、持续完善,对已形成举措、落实落地的调研成果及时跟踪评估、调整优化,不断提升调查研究质量和水平,在成果评价上,要用事实说话、以实绩证明。对于弄虚作假的,要揪住不放,问责惩戒。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