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公元828年,唐朝监察御史崔郾奉命前往洛阳主持当年的进士科考试。
一众公卿名士在京都的长乐坊定了包厢为崔郾设宴践行,酒席上觥筹交错,却不见主角崔郾的身影。
此时,在长乐坊后的花园中,当朝太学博士吴武陵正和崔郾窃窃私语。
他们二人都是柳宗元的至交,但交情也仅限于在朋友圈里互相转发点赞,
今天吴武陵不请自来并神神秘秘将监察御史拖到花园里咬耳朵着实有些耐人寻味。
“一定又是为了今年的状元人选来说项的吧,如今朝中无人即便是锦绣文章也难及第”。席间有人低声说到。
可是能让素来爱才的吴武陵都出马,想必此人也非凡夫俗子。
只见花园中的崔郾手拿一本长安出版社出版的新书低声吟哦,书上写着四个大字—阿房宫赋。
或许是之前饭局上的酒食尚未消化,崔郾忽然不合时宜地打了个巨响地饱嗝,不过毕竟是官场上浸淫已久的人物,他急中生智道:吴老听见了这声音吗?
吴武陵不解问道:听见什么?
崔郾挥了挥手中的书道:当然是共鸣啊!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这文章写得真好,长安作协什么时候出了个这样的好苗子,吴老可得推荐给我。
吴武陵正色拱手道:我今日来正是要向崔大人推荐这位人才,此人便是新晋大V,杜十三,杜牧之。
是年,杜牧以进士第五名及第,授弘文馆校书郎。
二、
男人就应该喝最烈的酒,骑最好的马,娶绝世佳人,出将拜相,方不负此生。
杜牧常常如是想。
因为,他是谁?
城南韦杜,去天尺五。
他是晋代当阳候杜预的后人,他是前朝宰相杜佑的孙子。
由于父亲早逝,家道中落的杜牧知道在这乱世里,功名利禄意味着什么。阿房宫赋不过是他进军官场的一块敲门砖。
他饱读兵书,曾为孙子兵法注解十三篇,为当朝宰相李德裕献策平虏,长安才俊中一时风头无两。
他最近还在长安各大夜总会搞新诗发布会,这一切都不过是为了吸引关注度,娱乐八卦头条好歹也是头条,粉丝多总没坏处。
他决心在自己手上恢复家族的荣光。
弘文馆校书郎虽然不过是个掌管皇家典籍校勘的九品小官,但任官资历要求极高,官途极好,唐代十一位从校书郎起家的诗人或文士当中,就有四位官至宰相:张说、张九龄、元稹和李德裕。其他则升任中书舍人、给事中、侍郎、郎中等高官。
当想到这里,杜牧心中不由得一热,此时一阵声音将他从思绪中唤醒。
杜牧是这次大考第五名的进士你都不知道?着实孤陋寡闻。
说话的是杜牧一同高中的进士,按照惯例,新科进士都要到长安的曲江游玩,而曲江相当于广州的北京路,北京的长安街,是长安最繁华的街道,进士游街也是当时比较拉风的行为。
今日他们几位好友同游曲江文公寺,见一位和尚见识不俗,杜牧便上前闲谈报上名号,原本以为自己名震长安,粉丝数万,本应无人不识,可这和尚只是微笑摇头。
杜牧到也不以为忤,不无自嘲地道:“禅师这话可真伤到我了,以后看新闻还是要走点心啊,不然可是会错过大人物的”。
随即转身推开寺门长笑而去,随着背影的远去,传来一阵吟诗声。
家在城南杜曲旁,两枝仙桂一时芳。
禅师都未知名姓,始觉空门意味长。
和尚也笑了:好一个年少轻狂。
从此以后,杜牧终其一生都不喜僧人。
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朝看尽长安花。心比天高的杜牧本以为锦绣前程唾手可得,可却不知道未来的沧桑超出他的想象。
三、
命运并没有再次青睐杜牧,考中进士的第二年,杜牧便被外放,开始了长达十年的幕僚生涯。
公元833年,扬州一座花园里,淮南节度使牛僧孺正在欣赏好友白居易送来的一尊太湖石。
他身后跪着一名黑衣人正在向他禀报。
“我按照大人的吩咐,安排了三十名便衣暗中保护杜秘书,杜秘书来扬州
几个月,每日都出没于各个夜总会,饮酒作诗,现在官场上都说他是一不做二不休”。黑衣人说道。
“哦?怎么个一不做二不休?且说来听听”。牛僧孺不动声色问道。
黑衣人犹豫了一下道:“大家说杜秘书是有家眷的人还每天流连青楼,家里不交作业,又不离婚,所以叫一不做二不休”。
牛僧孺抚掌大笑转身道:那你觉得杜牧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黑衣人毫不犹豫答道:虽然官场风评不佳,但文才想必是极好的,听说那首“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转载量已经破万了,文人们都说杜牧因不得志才寄情风月,但诗里仍担忧朝政。
牛僧孺沉默不语,望向天空。
傍晚的天色阴沉,乌云像铅块一般压了下来,如同晚唐波诡云谲的时势一般让人迷茫,如今的大唐早已不是开元盛世气象万千的大唐。
良久,牛僧孺悠悠说道:这天要下雨了,便由我为杜牧作片遮风挡雨的瓦吧。
四、
历史的车轮继续向前转动,公元835年,杜牧终于被朝廷记起来了,征召担任监察御史。
临行前还是在那个扬州的小花园,杜牧向牛僧孺辞行。
杜牧满身的酒气未散,想必前夜又喝高了。
牛僧孺笑道:喝酒不骑马,骑马不喝酒,杜牧你是前途广大的人,别整天不注重小节,交通安全第一,以后个人作风也要检点,少去夜总会。
“别的不敢说,个人作风方面大人请放一百个心,我向来洁身自好的”。杜牧拍着胸脯保证。
牛僧孺也不拆穿他,命人送上一个锦盒,杜牧打开一看,眼睛不觉有些微红,只见盒中放了数百张平安帖,每张上面都记载着如“某月某日某地,杜牧饮酒马杀鸡不归”,杜牧才明白几年来,牛僧孺一直派狗仔队暗中保护自己。
据史料记载,杜牧对牛僧孺的知遇之恩感激涕零,终生不忘。
而牛僧孺百年之后的墓志铭也由杜牧亲笔撰写。
五、
命运总是如此弄人。
赴长安途中,突然乌云密布,阳光再次消失,对时局一向敏锐的杜牧感觉到了长安城内紧张的气氛,转而请赴东都洛阳任职。
是年十一月,初冬的微风,带着丝丝寒意吹过宫廷。
一场君臣与宦官之间的权利之争最终爆发,结果君臣失败,朝臣班子被洗劫殆尽,宦官势力更加猖獗,大唐江山摇摇欲坠,史称“甘露之变”。
杜牧逃过了一劫,然而,终究逃不过命运的捉弄。
在洛阳,他一直过着有官无职的无聊生活,在他的诗里越来越多的出现关于酒的描述,“高人以饮为忙事”,“但将酩酊酬佳节”,“半醉半醒游三日”, 他甚至愿意“一世一万朝,朝朝醉中去”。
也是在这年,他遇到了少年时曾经爱过的歌姬张好好,时过境迁,当年红极一时的张好好如今却颜色渐改,流落东都,卖酒而生,故人相见,不免唏嘘。杜牧怀着复杂的心情写下了那首与白居易《琵琶行》齐名的千古绝唱《张好好诗》。
怪我苦何事,少年垂白须。
朋游今在否,落拓更能无?
门馆恸哭后,水云愁景初。
斜日挂衰柳,凉风生座隅。
洒尽满襟泪,短歌聊一书。
曾经此间的少年已经须髯星白,当年的佳人也有了心事老了容颜,诗中满满的爱与哀愁。
六、
杜牧老了。
他年轻时的多情放纵除了得到风流的名声,也让朝中权贵对其敬而远之。
经历了无数次的碰壁,他依旧回到了原点。
他来到了长安的故土樊川别墅,这里成了他暮年以文会友的最终归宿。
此时,和他亦师亦友的牛僧孺已经离开人世。
少年时的万丈豪情终究不过是梦一场。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他悲愤,无奈,胸中块垒难消,却明白只能接受现实。
少年时代的荒唐生涯让他的身体比常人更早的迎来了冬天。他开始常常做梦,在白天也会听到有人对自己说话。
公元852年的一个夜里,冥冥中,他听见有人对自己说:“你应该把自己的名字改成毕。”
在古代,毕是二十八星宿之一的名字,这是否预兆着什么呢?
或许时间不多了。
杜牧命令家人将平生的文章诗歌付之一炬,只留下十之二三。
而对当年扬州那段放浪形骸的岁月,杜牧似乎不堪回首。乃至于在他写给自己的墓志铭里,对于扬州只字不提。
在那个寒冷的冬天,晚唐诗坛的一颗巨星就此陨落。
更令人唏嘘的是,一个月后,得闻噩耗的张好好来到了杜牧墓前,伤心欲绝自尽而死。
谁能料到一代佳人竟以如此凄婉决绝的方式落幕。
每当读书读到这节,我总会莫名其妙地想到一首现代小诗。
从前的时间很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七、
杜牧留下的作品在唐代诗人中并不算多,但几乎每一首都能深深打动我们。
通过他的诗,我们能穿越时空与这晚唐最优秀的诗人交流。
有人觉得杜牧是浪漫主义的笃行者,他不如李白的侠客风骨,也没有杜甫的凄风苦雨,他的诗字里行间都是及时行乐,荡气回肠。
但是每个懂杜牧的人,却都能从诗中品味出那深藏的苦楚和不得志的郁郁寡欢。
阿杜其实是个有故事的人。
他的诗有离情、伤逝:“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也有绝不向命运低头的乐观:“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有目空一切的少年自负:“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也有对时代的讽刺: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有伫立窗畔的孤独:窗外正风雪,拥炉开酒缸。何如钓船雨,篷底睡秋江。
也有人约黄昏后的柔情:“不用镜前空有泪,蔷薇花谢便归来”。
他的诗是一个没落朝代的缩影,也记录了悲凉岁月的柔情。
倘若杜牧早生一百年会怎样?
文采风流,又兼有经世之略,同时还精研兵法,像这样的一个人,若在唐初开明繁盛之世,他或许真能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一展抱负。
但这样的假设原本就建立在我们对杜牧深深的同情之上。
是这个时代辜负了杜牧,可杜牧又何尝没有辜负自己。历经蹉跎的杜牧在多年以后才明白,一个人该用多少得轻狂才配得上一次年少的成名,多少的往事才勾兑出一碗陈年的美酒,供无尽岁月慢慢的斟享。
我想杜牧应该是后悔的,正如他在《谴怀》中所发出的千古叹息:
落魄江湖载酒行,
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
赢得青楼薄幸名。
卦神来了∣看热闹是一种信仰
本文原创,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