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道五步成文 简单易学提分
赫连云青
无论高考如何改革,语文总是非常主要的基础学科,特别是作文,更受到学生的高度重视,高考作文不仅能够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分值高,在全国卷中,作文占据60分的比重。
可以说,作文好坏,关乎语文总成绩高低,加强作文训练,多注意积累,才能做到胸有成竹,水到渠成,才能占据优势,取的理想成绩。
现实中,有许多学生,在作文方面比较欠缺,有的是“虎咬刺猬,无从下嘴”,有的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有的是“情之至深,不知何起”,面对众多的问题,学生、家长、老师都非常无奈与困惑。
高考作文是通过任务驱动,来考察学生发现、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等综合思维能力及价值观取向的测试题目,既然是任务驱动、能力考查、有评价标准任务,那么,就可以通过不断训练来提高能力。
本人通过多年观察体验,总结出一套独特的高考作文训练方法,即“明道五步成文法”,通过简单、易懂、易学的训练方法,来提高作文能力与水平,这里进行简单介绍,希望高中学生从中能够领会并受益。
按照高考作文要求与平分标准,如何破题是作文是否成功的关键一步,如果破题出现偏差,很容易引起立意的不准确,南辕北辙,方向错了,无论付出多大努力,也是徒劳无功。
因此,首先就是“破”——破题立意,这里称之为“破迷局”,因为出题者给出的若干材料,就像一个迷宫一样,考生要在错综复杂的语境中,找到符合作文要求的主旨,就如同“破迷局”一般。
那么,具体如何“破迷局”呢?
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要读懂题目,考生要仔细阅读材料,边阅读边思索,认真领会材料的含义与出题者的思想,及作文的要求,一定要仔细认真逐字逐句阅读与领会。
第二步要明确方向,材料中,主要考察什么核心点?哪些是“烟雾弹”?哪些是真考点?要睁开火眼金睛,去伪存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第三步是立意适合,读懂材料,分析总结出核心后,就要立意了,立意是核心关键,有的同学立意非常“高大上”,放眼国际国内,纵览古今中外,可是真正落笔的时候,却是“一往情深,不知从何说起”,或者“尽情挥洒,鸿篇巨著”,最后通篇都是“假大空”的语言,当然分值不会高。
其实,从学生水平与阅历来分析,立意时候应该遵循“高低舍弃,中间立意,发挥特长”的原则,具体言之,就是要列出三种立意来,把“最高”的和“最低”的舍弃,而选取“中间”的,还要注意,这个立意一定是能够发挥你的“特长”的,否则,就会出现“小马拉大车”或者“大马拉小车”的情况,太高了“说不准,讲不透”,因为有字数要求,时间限制,太低了“没高度,太容易”,一个高三学生,写出“小学生水平”的作文,肯定是盘子里钓鱼——出手不高,也不会得高分。
比如2020年全国卷Ⅰ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仔细阅读材料,可以分析归纳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性格与品德特点,从而延伸辐射开来,凝练出现代人身上的有学习与指导意义的价值观。
立意1:团结才能成就大业;
立意2:国家利益为重,摒弃个人恩怨;
立意3: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很显然,以上三种立意,在三人身上都有体现,都可以作为核心思想来论述,分析归纳后,立意2比较符合高中生的认知与经历,也容易展开说明与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