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之美》

当今的旅行者和度假者不再满足于标准式的服务和住所,而是希望居住在具有居住感、互动感与体验感的场所。——前言

与其说这是一本书,不如说这是一本画册,接近300页的内容,绝大部分篇幅都是介绍“美”的民宿作品,主要包含改造或者新建的构造做法、室内陈设的风格定位以及室外美景的借景营造等。

什么是民宿?

关于民宿的官方定义,在国家旅游标准里有详细的解释,而大众普遍理解的“民宿”是那些区别于传统的酒店模式的能够让游客体验当地风情、日常生活、美食,从而更加关注居住体验的住宿设施,民宿的主人多以当地居民为主,规模小到一间房屋,大到一座农庄等。民宿还有一个比较显著的特征是它往往是当地文化的一个载体,游客可以在此体验地方手工、品尝地方特色餐饮、以及接触当地居民。

当人们越来越有钱,就越希望得到不同的体验。在这种背景下,民宿在中国大陆逐渐发展起来,从2008年开始一直到2017年可以称之为民宿发展的“黄金十年”。这一期间也涌现出大量的民宿类型,从较早的乡村老宅改造而来的民宿,到充满艺术气息的设计民宿、农家体验民宿和villa风格民宿等多种风格。

那如何做好一个民宿呢?

第一就是区位的选择

民宿的环境设计是在充分了解并尊重地方自然人文的前提下,再将原有的土地形式尽可能地保留并加以利用,用现代的手法进行重新塑造和解读。因此,树荫、云海、晨雾等都是值得利用的景观资源,风、雪、雨、光这些暴露于原始场地之中的自然资源也能让人重新对环境进行思考。

第二是环境的设计

这里所说的环境是指基地环境,主要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条件、气候条件、生态环境等,民宿的环境设计应该是遵循自然而不是力图征服自然,不是忽视自然条件,也不是盲目的以建筑物代替自然特征、地形和植被,而是寻找一种和谐统一的融合。为达到这种和谐统一,可以借助调整场地和建筑物形式使之与自然相适;可以借助山丘、峡谷、阳光、水、植物和空气引入规划之处;可以借助于山川间、沿溪流和河谷慎重的布置构筑物,使之融入景观中。

第三是建筑的设计

建筑应该是是一个地区的产物,扎根于具体的环境之中,受到坐在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的影响和制约。民宿的建筑设计应以不破坏周围视觉环境为原则,与周围的环境和场所融为一体,并赋予周围的环境与场所新的意义。建筑的形式、材料、色彩、光影、精神等都是体现民宿特色的主要形式。

这里重点谈论一下材料,材料可以称为建筑的皮肤,不同质感的材料综合呈现出的建筑面貌是不同的。就地取材一方面能够勾起对于地方记忆的探寻,又能最大程度发挥出材料的质感和优点。例如,木材给人的感觉就是温暖和生态、而陶土则呈现出稚拙之感,充满了乡土气息。

第四是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人民在长期的生活中所形成的审美、习惯、传统等的集合体。民宿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应该反映建造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征。这部分是最难的,因为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物质文化形态层面的延续是相对容易,乃至是可以复制的,但是想要实现对于一个地方非物质文化形态的继承和解读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

以上讨论了部分关于民宿设计的内容,当然民宿设计不止包含这些,还有关于民宿室内空间的设计以及民宿内部的体验性互动等,但我现在想说一下关于民宿现状的另外一面。

民宿为什么不美了?

2008年至2017年的黄金十年里,民宿从一个新生事物,逐渐被人们认识和了解,然后慢慢被市场所认可和接受,民宿从小资消费逐渐变成了大众选择。随着民宿数量的逐渐增多,许许多多的问题也开始出现,民宿同质化也越来越严重,不知不觉当初清新脱俗的民宿变成了另外一种“酒店模式”。

2017年对于中国民宿的发展是一个转折点,或者说我希望它是一个转折点。随着洱海水污染问题的集中爆发,大理地方政府颁布最严的治理令,洱海民宿行业受到重创,在一年多的治理期间所有民宿歇业整顿,最为严重的是在意识到过量的民宿对洱海水污染的影响后,约三分之二(1800多家)将会被腾挪拆除,其他地区的民宿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至此,在民宿快速发展了十年后,中国的民宿面临新的选择和思考。

这种激进的发展模式一定会在某个时间节点出现问题,大多数商家都是抱着先把钱赚了的心态,而大众的消费热情也继续助燃着这把火焰,终于在市场这个大锅里沸水翻腾后,一碗凉水后恢复平静,在下一次的沸腾来临之前,还会出现一波投机取巧的人,但市场的容量是有限度的,我们要做的是控制那些不断添加的柴,而不是寻找一碗一碗的凉水。

其实说来挺悲哀的,我不知道当年在深山老林处世外桃源里的人面对现在的民宿市场会作何感想,他们还会不会觉得做民宿是为了追寻内心深处的那片宁静。

民宿重点在“民”,是对乡野景象的向往,是对乡愁的寄托。一旦有人将它跟资本扯上关系,这种“乡愁”被过度消费了。因为在市场上,钱是聪明的,它总会流向最赚钱的那个领域里。以前的民宿行业如此,如今的房地产行业亦然。最终,当初所有的勇气换来的出世入世都会变成俗世,过度的商业化和包装让珍贵的烟火气变成了俗不可耐的俗气。

终于,德清的村寨、丽江的古城、厦门民宿的清新…都变成了一模一样的“商品”。你很难再找到一处清静的居所了,有人说,民宿作为一种产品不就是应该为大众所消费的吗,我不反对这个观点,但我认为“美”是不能消费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乡村都悄悄做起了精品民宿。大概是乌镇和古北水镇太出名,于是就有了这种“高端酒店+乡土民俗”的商...
    一个洒脱的小仙女阅读 511评论 0 4
  • 周末,雨! 约上好友一家,开上刚好不限行的车子,往梅家坞民宿——坡上行去! 自市中心一路行来,处处美景! 雨天的西...
    低调的桐妈阅读 1,339评论 0 0
  • 朋友学习心理学,上次那段心理抑郁的时期和他交流了许多问题。期间问到,学心理学的人遇到情感问题好不好自愈能力好一点...
    城南花已开wyplj阅读 472评论 0 1
  • 今天上午10:00参加了某平台招聘小学语文教师的网络面试。说实话,面试这个职位,我并不占优势。 一是没有相关的语文...
    灰_暖晨阅读 271评论 0 14
  • 2018年12月10日 星期一 雨(农历十一月初四) 今天是个好日子,日记星球27期蜕变之旅开始了,正好...
    誉仔妈妈阅读 358评论 5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