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界,冰是水的固态,只有在冬天才能看到。
还是那汪水,还是这个地方,那抹水的柔情不见了,映入眼帘的只有冷峻,肃杀的冷峻,只有坚冰,绷着脸毫无生气的坚冰。
曲美的岸线似乎还在表达着那么一点点柔性,这点柔性被白色的坚冰死乞白赖地拉扯着、弯曲着,冻挺的岸线显得有些僵硬。扫视河面倍觉沉寂,冻的薄的地方发蓝,冻的厚的地方泛白。比不得南国,在北方,‘立春’只是日历上的标注,但大地阳气的上升在冰面上还是能看得见的。这不,有地方的冰面已经悄然化开了一道口子,不远处又融开了一小块,河水俏皮的从这里露出来,又不情愿的钻进冰层,当再露出来的时候,还显摆地泛起了反射着阳光碎金的涟漪。
河道有地方的冰面已经架空了,冰面高河水底,冰不动水流动,从鼓起的冰凌,呲咧的冰隙中,能听到水流的声音。这声音忽而瓮声瓮气,时而清脆悦耳,谁晓得天籁般的春之歌在这里含羞带嗔的卖唱。
小河的冰面蜿蜒着,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在周遭黄土地的衬托下越发显得晶莹剔透。
这是什么声音哗哗作响,百米开外就能听到。赶紧奔向前去,原来是一处漫水桥与下游的冰面有几十公分的落差,钻出冰面的水流在这里着实地撒了一把欢儿,把周围的冰面砸豁开了十几平米的水面。只见浪花洁白渺渺水雾,就这么显摆地伸展了一下腰身吼了几嗓儿,又憋屈地钻进前面的冰层下去了。
岸边的冰花真美。其形状巧夺天工,不,它就是天工所赐。朵朵冰花开在冰面根连冰层,高于冰面的地方可见镂空,平于冰面的地方或凸或凹,低于冰面的地方麻脸小坑。就这么连接起一条一绺,就这么点缀成一块一片,在白色冰面处更显洁白,在蓝色冰面处交相辉映。忍不住用指尖轻抚冰花,一丝儿寒彻沁入心底,赶紧抬起指尖细瞅,丁点儿水珠凝挂指尖。
春天在呼唤开河,指尖在融化坚冰,是的,春暖河开,情暖冰融。
冰面上白色的气泡显得那么顽皮。这儿一处,那儿一处,这儿一小点儿,那儿一大点儿,这个是圆的,那个是长的,这个像个小蝴蝶,那个嘛像个山药蛋。无一例外的是,气泡的边界都是圆圆的。有的气泡冻在冰层里,有的浮在冰面上,看得出,跑了气的地方显得暗些,破了皮的地方扯着一层冰皮,还是藏匿在冰层里的气泡规整洁白。这气泡该是怎样形成的,权且另当别论吧。
岸边的河石被冻的呆头呆脑冒出冰层。这块露出一个尖,那块裸露半个身,好像是不情愿的缘故,河石与冰间隔着一丝小小的缝隙。当然,这是石头本身吸储热能散发所致。再看一旁的芦苇蒲棒根系,亦是与冰貌合神离,冰与枯杆一圈儿间的缝隙清晰可见。
冰面上飘落着些许的残叶,还有从河堤上溅落的沙粒,它们虽轻,但都凹陷进冰面里。在一处冰层浅处发现了一堆儿毛茸茸的东西,皮冻似的嵌在冰中,仔细看,原来是几块去秋散开的蒲棒。它们为什么会冻在冰层里面,细想想也不奇怪,充其量也就是有个先来后到,冻在冰层里也属正常。
顺着一条小路走近那块几百亩大的沉淀塘。这里的冰面阔了许多,像一块硕大的明镜镶嵌在天地间。扫描整个冰面:一块发污,一块发亮,一块麻咧,一块洁白,色彩在蓝、白、灰、青间变幻。
冰面上静极了。光滑的地方可以惬意地打几个冰出溜儿;麻咧的地方走上去感觉脚下发涩把滑;冬钓者钻的冰窟窿睁着瘆人的泛蓝眼睛;冰窟窿周遭的冰屑像极了眼睛的白色睫毛;在一块剔透的冰面上,看得见一串儿白色的大小不一的气泡定格在冰层深处。
一条冰裂很长。直的地方笔直,弯的地方秀美,还有闪电状的扩散。冰隙宽窄不一,宽处浸溢着从冰层下面挤上来的河水,焊缝似的又把冰缝合拢。
一声炸响带着不可一世的喧嚣从脚下传来。啾--啾啾,咔—,能感觉出脚下在震动。这是冰在躁动,这是冰在伸展筋骨,又一条新的冰裂产生了。
最震撼的是冰面上的隆起。有的地方高于冰面近米,其形状就是微缩的冰山,浓缩的峡谷,让人看上去不寒而栗。一块表面平整的冰直立起来,一大片冰面渐次凸起升高,四周是白花花的冰凌。冰碴狰狞着,撕裂着,挤撞着,在各自的位置上表白着角力后的张扬。
可以想见,这汪水面在冬季的搅动下,该经历了怎样的“翻江倒海”,演绎了怎样的柔情与无情,激情与碰撞。或许今天白天还是一池碧波,晚上堤岸就冻上了一圈;或许水面几天被冻成了冰激凌状,或许一夜之间水面就凝固了;或许天气转暖又化开,或许寒流袭来又速冻。冰凌拥挤着,冰块漂浮着,一场凛冽的大风刮来,吹落了枯枝树叶蒲棒芦花,卷起了岸边黄土沙粒砾石,这一切都参与到水面的搅合中。
封河了。冰在水的上面固化了,然而它还在运动,挤压碰撞,撕裂合拢,胀缩不停。可以想见,冰在隆起的瞬间非常震撼,冰在撕裂的时候会发出呼喊,而这些,寒冬才是真正的推手,连同阳光朔风也一起参与,这个无与伦比的始作俑者就是大自然。
水的液态固态变化在冬季,水的柔情与冷峻初始在春天。放眼看冰面的中心地带,那里的冰层显得格外的蓝。封河先冻岸,开河先融心,水中央的冰层已经很薄了,已经透出了河水的本色。
过不了几天,河心就会开化,那抹儿湛蓝泛起的涟琦会不知疲倦的亲吻冰冻,冰哥水妹在抓紧时间亲吻,在春天的见证下,将融为一体,化作柔情的春水。
sers/47�5�D��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