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故事出自《耳谈类增》卷二《天台卢公》:
黄郡守卢公浚,字希哲,天台人,弘治间履任。诞日坐堂上,偶假寐,梦出一字门,至织染桥东,越数家,有妪馔己。中有糍耙,厌饫而返。及觉,唇吻间犹滋香腻。密令掾随所梦侦之,见老妪设俎奠其亡夫,而哭甚哀。肴有糍粑,盖谓其夫生所嗜也,亡三十二年矣。公之齿正与数合,而诞日乃其忌辰。掾还报,大异之。召妪来,正梦所见,赠金一斤,仍为经纪其家。已罢守归十余年,忽招亲识宴会,更与妻、子诸孙痛饮至日晡,又自沐裕更衣而出曰:“我今复为酆都守,即有冥卒拥舆而去。”遂气绝,年仅四十余。然在黄已称神明。此灵公之所为灵欤!
故事说,卢浚有一天坐在府衙的大堂上,打起了瞌睡,还做了一个梦。他梦见自己走出老城的一字门,到了一个叫织染桥的地方。在桥东,有一个老妇人,请他吃糍粑。老妇人做得极好,卢浚饱餐一顿。直到醒了,还觉得自己口齿之间残留香腻。卢浚觉得梦很怪,让下属到织染桥去看一看。下属到了知府梦见的现场,发现有个老妇人正在祭奠自己早已死去的丈夫。在供品中就有糍粑。这个下属打听到,老妇人丈夫死了32年,而当时卢浚恰好32岁,更巧的是,这个祭日恰好正是卢知府的生日。下属回来报告,卢知府觉得很奇怪,让人把老妇人请到衙门。一看,正是自己所梦到的人。卢浚为此送给老妇人“金一斤”,让她养老。
这个轮回故事,不仅将主人公的两世相接,今生和前世的家也得以联系。
卢浚(1460-1509年),字希哲,天台人。明朝成化丁未进士,历官黄州知府,刑部郎中,著有《渺粟稿》、《古黄遗碛集》等。卢浚是一名清官。据诸家瑜《天无眼与地无皮》: 明代成化、弘治年间,黄州知府卢浚守己爱民,由此得罪上司去职。曹濂继任,则贪暴自恣,两经考察,皆得人斡旋回护。于是,当地百姓撰联云:“卢浚不来天无眼,曹濂重到地无皮。”
《耳谈类增》是明末王同轨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小说以他人和自身的见闻为主要题材,内容分为二十二类,呈现追奇尚异的特点。小说思想内容多样,以宣扬封建伦理为基调,既揭示浇薄世风,又抨击腐朽吏治;既赞赏百姓智慧,又褒奖清官英明。这些内容有纪实性,在记载政治、经济、民风、灾难、战争、典章等方面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它对明清小说、戏曲又具有比较大的影响,小说的许多题材被“三言”、“二拍”、沈璟《博笑记》等通俗文学作品借鉴、改编,成为明清通俗文学素材的渊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