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009—张欣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幸福,但是幸福的种子在哪儿?金钱堆能长出来幸福吗?高大上的头衔能长出幸福吗?好像都不能喔,那这世上到底有没有幸福的种子?
著名的心理学家阿德勒曾说过:“幸福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童年其实只占生命的一小部分,但我们在回首往事的时候,常常会说起“我小的时候”,童年的幸福瞬间让我们一辈子难忘,每次回忆起来,嘴角都忍不住上扬。
那么幸福的童年是什么样的呢?翻来《幸福的种子》,就像打开一本幸福童年的秘籍。
本书作者是日本人松居直先生,他被誉为“日本图画书之父”。他的文字朴实自然,时而让我产生强烈共鸣,时而觉得受益匪浅。
在他写的前言《爱的语言》里面的两个观点我特别赞同:一是读书不能有功利之心;二是亲子之间丰富的语言交流,是一个家庭最大的财富。
我们常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从古至今,很多人把读书变成一种功利的手段,希望能够凭此发家致富,幻想凭此找到高富帅或者白富美成为伴侣。抱着这样的想法,读书便失去了初心,没有了乐趣,自然也体会不到读书的真谛。
松居直先生在第一章“图画书与幼儿的世界”指出我们清楚地记得摇篮曲、儿歌,但是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所学的歌几乎想不起来的原因是我们当时的情绪是否是快乐的。如果老师教的歌曲或文章也是在满心喜悦的情形下学的。相信一定也能长留心底。
他还认为亲子阅读图书,是建立亲子连接的极佳方式,他在第一章还写到:父母亲用自己的口,将这些文字一句一句地说给婴儿听,就像一粒一粒地播下语言的种子。当一粒种子在孩子的心中扎根时,亲子之间就建立起无法切断的亲密关系。真正让父母与子女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不是户口簿或出生证明书。
我自己亲身感受到亲子连接的重要性。我清晰记得我小时候,妈妈在每个周末会花两个小时坐船又坐车,去县城的新华书店给我买两本新书回来。爸爸重新整理了家里的书柜,把大人的书放到书柜最上层,把我的书放到书柜的下层,方便个子矮小的我拿取。现在33岁的我,60岁的爸爸,55岁的妈妈,我们三个人身处不同的城市,但是都还在坚持读书。
现在我自己当了妈妈,我定期给儿子买绘本,也专门腾出比较矮的柜子给我的儿子放绘本,方便他拿取。我把看书作为家族传统,从我父母那儿接过,又传给我儿子。我常常告诫自己:如果儿子有出息,我不需要留给他金钱;如果儿子没有出息,我留给他再多金钱也不够他挥霍。所以我要留给他的财富应该是精神财富,这才能影响他一辈子,让他收益一辈子。
幸运的是,我通过这本书,更坚定自己把阅读书籍这个精神财富留给他的决心,所以亲子阅读绘本成为儿子现在这个年龄阶段,我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
期待明天继续拜读第二章和第三章……
《幸福的种子》读后感,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