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被人管的笔杆子还是管理时间的笔杆子?
小编说:
为什么笔杆子整日忙忙碌碌、甚至晚睡早起,但却总是写不完稿子?
为什么同样的时间、同样的材料,总有人能比自己更快更好地完成?
接下来,高主任带你一起寻找答案吧!
以下,尽情享用~
虽然大家都已经叫我高主任好多年,但我也是每天被各种学习和工作任务缠身,不自觉的要去压缩休息时间,手机也下载了不少的时间管理工具APP,以期自己的每分每秒都能够被“充分利用”,成为当下笔杆子的标杆。
可能很多笔杆子夙兴夜寐,但收获还是甚微,在付出了一定程度的努力之后,如果迎来的还是工作任务的繁重和生活的杂乱,那么最大的收获就只有被熬坏的身体了。
在看到我们单位里的某领导熬坏身体后不幸早逝的结果后,真的很是焦虑自己的现状,于是潜心钻研了一段时间的时间管理,非常认同《时机管理》的作者丹尼尔·平克说过的一句话:只有结合昼夜节律进行时间管理,才能将时间的效用发挥到最大化!
我们要应用丹尼尔·平克的研究成果,最直接的便是:上午的我们更容易处理分析问题、找解决方案,下午和晚上更有利于写作和艺术创作。大多数人的时间节律基本都呈现为“早上兴奋、下午低迷、晚上反弹”,需要说明的是并非所有人都如此。
每个笔杆子都有自己的方式利用时间,方式不尽相同,这决定于笔杆子个人身心昼夜节律的模式。
在我们的身边,按照科学研究,根据睡觉时间的起始时间来划分,早睡早起的人就像麻雀,黑白颠倒的人就像猫头鹰,剩下的大多数人介于猫头鹰和麻雀之间,“剩下的大多数”这一类人群的占比高达60%~80%。
那么,是什么决定了一个人是猫头鹰、麻雀还是剩下的大多数呢?
答案是年龄和遗传
一般来说,小孩子基本上都是麻雀的类型,早上很早就叽里呱啦叫个不停,而到了晚上八九点就哭闹着要睡觉了。
一个人成长进入到青春期,一直到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大多数的人就从小时候的麻雀型变化成为了猫头鹰型,早上不愿意起床,晚上不愿意睡觉。
像猫头鹰一样时间节律的人,会在20到30岁之间达到高潮,之后的人生旅程中,将会是漫长的猫头鹰型转麻雀型的过程。然而,我们的身边会有接近20%的人是不会发生多大转变的,会坚定的保持着猫头鹰型的时间节律。
麻雀雀和剩下的大多数人的时间节律基本上都符合前面所述的“早上兴奋、下午低迷、晚上反弹”这个模型。猫头鹰类型的人正好相反,是“早上反弹、下午低迷、晚上兴奋”,他们晚上大脑活跃、思路清晰,而白天萎无精打采、两眼无光,看似整天都在偷懒休息中。
不管是哪种类型,我们都会发现下午几乎是每个人精神状态最低的时间段了。有一个医生告诉我,在医学领域有研究表明,麻醉失误率在下午会比上午高出3个点左右,医护人员的洗手频率下午会比上午降低近40%。这个数据貌似也解释了我之前的一个疑惑,为什么有很多医院的医师都是下午四五点就下班了,看病诊断最繁忙的时候基本都在上午。
这个研究还有一些很有趣的结果,那就是相较于下午,上午请他人做出有利于你的决策会比较容易一些,在临近中午的时候,这种可能性会几乎降低到0。
所以,聪明的你悟道了什么?
请客吃饭,请人帮忙最好是在上午去办哦!上午的时间不行,也不要选在大中午,尽量避开这个低效时间,退而求其次选晚上哦。相反,如果你想让对方更大概率的否定某件事,你可以倒过来。
尽管人的大脑状态会在下午的时候处于低谷期,但是只要学会下面的几个调整技巧,同样可以让大脑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间歇性休息法
在开始一项工作任务前,先用计时工具设置一个定时提醒,比如每隔20分钟提醒一次,然后你抬起头来去看看窗外,看看办公室里的绿色植物,这个动作大约耗时20秒左右,再回归到工作中去。
或者将你的大茶杯更换为小杯子,一两口即可喝完的那种,在提醒后喝口水,然后去饮水机接下一杯。这个方法是一举三得的方式,即切换了大脑的状态,又给身体补充了水分,还走动了几步。
运动休息法
如果你已经连续工作了一个多小时,那么你可以花5到10分钟的时间多走几步,做几组身体拉伸运动或做个眼保健操。
室外休息法
如果单位条件容许,你可以花几分钟时间围绕着花园走几圈,让大脑靠近大自然,呼吸一些新鲜空气,亲近大自然是让大脑在短时间内获得恢复最直接的方式,也是恢复效果最佳的方式。
社交休息
如果笔杆子的工作压力大,任务重,那么你可以利用间歇和其他笔杆子探讨一个问题,聊一个话题,说话的这个过程是将自己从单纯的敲字活动中切换出来的有效方式,能够帮助你减轻压力,再度保持平静的情绪。
完全放空休息法
听名字,你就知道了,是将自己完全抽身出来正在写的材料,通过冥想、听音乐的方式直接给自己的大脑切换一个档位,让自己从写材料的紧张心理状态走出来,这个方式非常有益于笔杆子提升自己的写材料专注力。
下午茶休息法
精心准备一份下午茶,很有必要配一点小甜点,虽然这容易让人发胖,但是吃吃喝喝对人来说总是一个万能的解决情绪问题的方式。吃吃喝喝即补充一下身体的能量,也让大脑得到了充足的间歇性休息。
最后,还需要注意的是,要想下午的低谷期尽可能的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就应该吃好午餐睡个科学的午觉。
吃好的意思并非指的是大鱼大肉的营养方面,而是离开办公室的午饭,当然营养方面要充足且均衡。
科学的午觉,指的是午饭之后人的身体会有一个大约半小时的以消化为重心的时间,这个生理反应期是我们最好的休息时间,午餐的营养大约会在20~30分钟的时间后补充到大脑,大脑的功能才会收到积极的影响,如果时间太短,身体的重心在消化这件事上,大脑没有得到充足的营养补充,还是处于疲惫状态。
所以,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个时间段科学的午休,午休时间放在20~30分钟即可,睡太短了,大脑还没恢复过来,如果睡太久了,拿到又会进入到深度睡眠的昏昏沉沉当中去了,从昏睡中唤醒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再度调整到兴奋状态。
最后的话
认识到人的时间节律,展开科学的时间使用方法,劳逸结合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高效能笔杆子。因为善于管理时间的人总能实现自主管理,不善于管理时间的人总是被管理。